上中学时,很喜欢白居易的诗,尤其是《忆江南(三首)》:“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几年,我常去杭州,沿着白堤走了许多个来回,也在西湖上泛舟数次,拍了很多图片,也写了一些文字,越来越佩服和喜欢白居易。但也始终对最喜爱的一句诗“春来江水绿如蓝”有一丝不解或疑问。
今天,我总算理解了这句诗,但不是因为看了西湖水,也是不因为钱塘江江,而是国家博物馆中的一件瓷器,明代宣德年间的“孔雀绿釉高足碗”。
它静静地站在“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最偏僻的展柜里,不愿与其它展品争锋。但它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反而更吸引大家的眼球。
纤巧的高足与圆润的碗体结合成一个独特的器形,工作人员可能怕它站久了会累吧,在高足的周围立起三片水晶脚,方便它随时坐下来休息。
我不想也不敢打扰它,隔着玻璃对它细细打量。一尘不染的表面莹莹地泛着光泽,完美到极致的形体透出典雅和高贵,梦幻般的色彩似晴朗无云的天,或平静无波的海,而展签上却分明地写着它的全名:“孔雀绿釉高足碗”。也就是说,它的颜色不是“蓝”而是“孔雀绿”。
我查了一下资料,“孔雀绿釉”是一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的低温彩釉,烧制后呈现蓝绿色泽,像孔雀开屏,绚烂鲜亮,神秘而不失高雅,沉静而不失亮丽,沉静如水,却又光彩照人,又称“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
这种釉始于宋代磁州窑,到明代永乐时期发展成熟。景德镇自元代开始烧制孔雀绿釉瓷器。孔雀绿釉的出现,突破了中国传统低温缘釉的那种深沉的青绿色调,以其明翠雅丽的特点,而成为中国绿釉瓷中的珍贵品种。
这莹莹的蓝出于绿而更胜于绿,“春来江水绿蓝”这样精妙与准确地描写,怕只有精于练句、热衷生活、善于观察的白居易才能完成。这样精美到惊艳的瓷器,怕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掌握了完美工艺和火候的优秀匠人才能烧成。
一件精美的瓷器解决了我多年的疑问,也让我对成功和极致有了更深的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