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833c9b39c441b41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af1dba379de4bb0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47486/b0fada4684e68818.jpg)
陈列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展厅里的“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是我很喜欢的一件瓷器,因为它的颜色、它的造型,更因为它的名字。
说“豇豆红”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豇豆。豇豆起源于非洲,在我国有广泛的栽种。是一种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或近直立草本植物。豇豆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之一,可炒食,也可凉拌,另外还可用于加工腌泡、速冻、干制、保鲜菜,加工成罐头等。不仅能调颜养身,还具有健胃补肾的作用。豇豆种子,呈稍肾形,黄白色、暗红色或其他颜色。
“豇豆红”颜色的出处,就是暗红色豇豆种子的本来色彩,但更丰富。豇豆红釉的品级有上下高低之分。上乘者,名为“大红袍”或“正红”,釉色明快鲜艳,通体一色,洁净无瑕。居中者,釉如豇豆皮,虽然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但非常柔和悦目。有的器身或口沿露出“缺陷美”的绿斑苔点,却被人们称作“美人醉”或“美人霁”。
豇豆红烧成难度极大,只有康熙时的官窑有少量生产,供皇帝内庭赏用。康熙以后,豇豆红釉烧制技艺失传,雍正,乾隆时,曾派专人去研究开发,均未成功。
这件“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正是康熙年间烧制的精品。除口部外,全身着“大红袍”,质地匀净细腻。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那红袍中还有几团螭龙纹,更显其高贵不凡。
尊,是中国陶瓷史上存世悠久的一种器物。新石器时代,还是陶制品的尊,口型是敞口、粗颈、深腹、圈足、圜底。到商代时,流行青瓷尊,是一种大中型盛酒或祭祀的礼器。商代早中期的尊,均有肩,以圆体尊为主。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有方形尊和觚形尊。西周后期又出现了垂腹的圆尊。南北朝时期,尊的器形变得修长端庄,装饰也变得复杂起来。到了北宋中后期,尊的功用渐生变化,装饰的功能已超过实用,而自元以后基本上已无任何实用功能了。清代景德镇烧制了许多尊的变体,如观音尊、石榴尊、太白尊等,均是装饰陈列用瓷,或皇宫里的观赏器。
太白尊,是模仿唐代大诗人、诗仙李白的酒坛而得名的。这件太白尊它体态匀称,饱满圆润,小品微侈,短颈、溜肩,腹部渐阔呈半球形,浅圈足旋削得窄小整齐,身披豇豆红长袍端坐在展柜中,腹部还有三个团螭图案。透着喜庆和高贵,难怪人见人爱。
李白爱酒,留存下来的诗篇共1050首,含有酒字的有170余首,占总量的16%,最著名的人《将进酒》《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杜甫说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是见过李白的,也是崇拜李白的,李白喝酒也是豪爽的,不用杯、不用碗,而要用斗,也或是酒坛。眼前这件太白尊虽足够可爱,但不够大气,体量也太小,口也过小,难以满足李白的需要。
好在这件李白尊只是康熙帝喜欢的一个摆件,如果李白真用它来喝酒,酒仙和诗仙只怕就要让贤给别人了,您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