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又一次的学习,因疫情在家的日子,这样的学习机会也多了,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然而,今天这场更是王的盛宴。在返校日子将近之时,对线上课堂的反思和复盘,无疑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一项重要的事情,一项必要的事情。疫情之后,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产生怎样的启示,未来的教育应何去何从?虽然只是作为一线教师,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不禁带着“我们应该如何?”的疑问,仔细聆听学习。
闫寒冰院长开篇讲到:纯线上或纯线下教学,都不是理想的教学形式,只有两者有效融合,才能造就教育未来。以此为主题,报告分为4个板块:新时代与未来教学创新、在线教学混合教学与教学改革创新、在线教学混合教学与学校改革创新、在线教学混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创新。
袁教授带来了“从混合教学走向融合教育”的主题演讲。刚明白了混合教学,然而什么是融合教育,是混合教学的又一深层,还是补充还是另一个新思想?袁教授说:融合教育不是简单的将线下教育移到线上,线上教育也不是对线下的补充,这两者也不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两者有机的融为一体,各取优势,取长补短,最终产生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功能的效应。袁老师有一句点醒了这个问题:加法,是指有或没有均可,而融合则是指它们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当两者高度融合之时,也是两者充分发挥最大作用之时,也就是产生1+1大于2的之时。
从古时候的私塾,到现在的学校教育,教育一直在发展。作为一线教师,也深刻感受到线下教育的优势:师生面对面,在教室这个具体的场景中,师生互动,共同探究,好像是完成了教育这件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不再是单一的培养技能,传递知识,那么线下的劣势慢慢暴露:整齐划一、时空受限,海量资源不能利用及教学方式单一。现在是一个思想自由,信息量大爆发、崇尚个性化的时代,学生们应该接受到广泛的信息,而不是来自某间教室里的单一的信息。他们的价值观应该更丰富,思想应该更广阔。
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线下教育应该何去何从?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混合教育的概念。线上教育具有互通互联、丰富多样、无限时空、无限共享的独特优势。网络是一个海洋,再加上各种APP的应用,线上呈现出一种新的局面。正是线上教育这些独特性,线上教育成为一件值得研究的事情。比如此次疫情,正是线上的优势,我们才能够做到停课不停学,这些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么既然两者各有各的优势,应该如何融合,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首先,观念融合。在思想上能够意识到,两者的结合是教育形态发展的趋势,是能够让教育变得更好的方式,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补充。其次,管理的融合。教育形式的转变,势必带来管理方式的转变。新的管理标准,方法是什么?这是未来值得思考的问题。最后是家校融合。我们知道,家就是校,校就是家。然而把学校的课程照搬到家庭当中,并没有发生家校的融合,没有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袁老师提到:网络是海洋,有大量资源。那么这些资源我们如何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内容选择,难度选择,呈现方式选择,交流方式选择来实现。通过选择不同难度资料,呈现不同的教学方式,展示给给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这就打破了传统课堂内容一致,进度难度一致,更有效的做到因材施教的补充。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的空间,选择的机会,适合自己的手段,最终达到因材施教。
我们要培养的是适合每个人,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形态。从标准化教育走向个性化教育,需要创新融合教育的新经验,这次“停课不停学”带给我们的思考与反思有很多,这些反思将成为促进融合教学的宝贵经验,最终,我们要开拓从大规模的集体化标准化的教学,向个性化的教学。未来的教育当怎样,还有不确定性。但我们坚信,创新是基础教育的主旋律。它既是我们所要培养人才素质的重要期许,也是达成美好教育的必然路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