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那些事儿3—软实力是一场长远的修行......
作者:
威妈格蕾丝 | 来源:发表于
2017-09-26 20:36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在儿子的空间里看到他自己写的一篇小文,大意是说,他在德国碰到的牛娃,高中就把物理学到了大学水平。但也碰到了一些很幼稚的学生,作业多一点就发脾气玻璃心.....这让儿子很不理解,他觉得,将来德国的高校里,可能坐着德国牛娃和国内北大清华同济来的牛娃,这点努力都不愿付出,将来怎么办?由此,他感慨也抨击那些鼓吹德国高中比中国高中强、德国比中国强的"德神"派,并坚定地认为:中国整体已经比德国强大太多,我们要更加努力,让祖国更强大,不要学德国懒人,要学习和融入德国强人品质!
三观很正的努力精神,危机意识和家国情怀,这点让我倍感欣慰。
不过,我也想跟儿子探讨一下,到底应该怎样辩证地进行比较。比如,国内来的牛娃在做题技巧、方法、理解深度方面,可能是德国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所不能及的,可是德国教育模式下所鼓励的那种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对一个人独立思想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如果缺乏了从个体乃至群体乃至几代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将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
还有,虽然前不久妈妈也写文章吐槽了德国神话,但是对于"中国整体比德国强大太多"这样的观点,我还是持谨慎态度。国家机器本来就是一个强大复杂的系统,每个人身处的角度不同,视野范围会有一定局限,所以其实是很难比较的。身处海外,我们既要有民族自尊,人格尊严,为国家的日趋强大而自豪,又要避免一叶障目,夜郎自大,处处彰显骄傲自满的民族主义。现在的中国,某些方面的硬实力的确是德国所不能及的(然而在很多工业技术和高科技领域,德国还是拥有强大的核心实力的),但是软实力呢?
就拿守规矩来说。我们曾经去过柏林的夏洛特宫,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游览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1917年,斯巴达克同盟在柏林发动11月革命,起义者在王宫门前奋勇冲锋,伤亡惨重,可就是没有一个人越过草地去进行两侧的进攻,原因是当时草地上竖着"禁止穿行"的牌子,即使革命造反,也不忘守法!这就是德国人的民族性!
每次我和爸爸从欧洲回来都会犯几天的"路怒症":在德国,超车道就是超车道,每个人超完车规规矩矩地回到行车道。没有人在超车道上开着快要"睡着"的车,更没有人着急上火在后面狂按喇叭。如果没有超车道,即便前面是慢悠悠"散步"的大货车,也不会有人冲出去超车。当你看到限速标志时,你甚至不需要观察仪表盘,只需保持车距,跟着前面的车就行了,因为前面一串的车都会老老实实地按要求降到要求的车速。在每个路口,即使你一眼望去,两边完全看不到人影,每个人也会按停车标志减速两边看看,不会有人在路口像玩车技表演般地冲出来。
还有,给救护车让道的事并非网上夸张,妈妈就曾数次亲眼目睹。这些让中国人肃然起敬的事,在德国人看来是很正常的,因为驾校就是这么教的。其实中国的驾校也是这么教的,但就是极少有人遵守。比如妈妈的德国母公司里,很多同事因为工作需要,公司都是配备手机的,并没有规定说公司手机不能私人所用,但是这些德国同事都是规规矩矩地拿着两个手机,公私分明的。当然,一旦休假,他的公司手机也是有权关机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软实力这东西是一个长期的结果。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创造神话般高速发展的硬实力,但是软实力可能是需要几代人的修行才能强大起来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父母像我们一样,让孩子跨越千山万水,离开所谓现代化的生活去德国乡村读书?除了阅历,经历,多元化思维,先进的知识,还有一个原因:对于个人而言,内在的素质永远是人生修行最重要的一部分!
当许多德国人来到中国,对着微信点单、电子支付这样的玩意儿发懵,感叹中国现代化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现代化不能忘记"回家的路",而这,需要我们几代人共同努力,且行且"寻路"。
本文标题:德国那些事儿3—软实力是一场长远的修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yeex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