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六国同盟。后来,六国在赵国签订协议,歃血为盟,并且将六国相印都交由苏秦执掌。
手握大权的苏秦被封为“纵约长”,对六国实行统一调度,并且将六国结盟之事,派飞骑去通报秦国。
飞骑使者一路颠簸,快马加鞭,不顾沿途劳顿,来到秦国。
把门的听说有人手执苏秦亲笔文书,要亲见秦王。顿觉事情重大,不敢怠慢。于是禀报秦王,“大王,有使者求见。手里拿着苏秦的文书。”
秦王深思远虑,对苏秦的合纵计划早有耳闻,且清楚知道,苏秦绝非等闲之辈。
但他又一想,“我倒要见识一下,他还能闹上天不成!”
于是下令,“招来使进殿。”
来使先向秦王施一礼,然后呈上手里的文书。
秦王打开一看,眉头紧锁,怔在哪里。再看落款处六枚印章,齐、楚、燕、韩、赵、魏几个字赫然可见。
秦王眉头一展,计上心来。吩咐左右善待来使,让御厨准备好的饭菜拿来给他享用,又派人预备干净的房间让使者歇歇脚,并给马补充草料和水。
第二天秦王写了书信一封,交给来使带回去。来使看秦王如此善待他,双手一抱拳,“谢大王厚待,鄙人一定把大王的亲笔信交给纵约长苏秦大人。”随即上马。待主人稳稳坐好,马儿四蹄扬起,飞奔而去。
苏秦接过来使带回的秦王书信,打开一看,是秦王手御,“苏秦大人,各自安好!放心!15年内我不犯东方六国,以示诚意。”
苏秦仰天长笑,“秦王,秦王,你也有今天!”于是设摆宴席,招待六国使者,以示庆贺。
酒宴上,各国使者觥筹交错,合纵六国终于扬眉吐气了。真是酒后吐真言!
赵国使者说,谁也没有赵国富庶。
齐国使者不爱听了,“我们的先祖,曾是赫赫有名的霸主!如今齐国依然是雄据中原!”
燕国使者说,“燕国虽小却有良马、美女无数。”
……
接下来十五年秦国始终没有越过函谷关一步,保证了六国的稳定和发展。
但是秦国恰恰利用这15年,励精图治,招贤纳士,推行新法,实行改革。
一方面训练军兵,使军事力量强大起来;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和制造业等,使人民生活安定。正所谓前方有精锐部队,后方有充足粮草。羽翼渐渐丰满起来。
而六国由于心不齐,也为将来被秦国所灭,埋下了祸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