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了剧《风筝》,一集一集看下来,真真纠结。对于剧中主角郑耀先,鬼子六,军统六哥,我一直在想,共产主义信仰,深入到何种境界,才能让他在各种境遇中坚守初心?
纵使在加入这一行时,宣过誓,纵然对誓言烂熟于心,种种境遇,现实远比熟记誓言要难得多,要纠结得多。我们的党员在入党时都宣过誓的,变节的不在少数,始终如一的,纵然也不可胜数,但信仰到何种程度才能至此!
主角形象使然,是我追剧的一个原因,前期在军统的霸气,确实了得;后面的隐忍和坚守,则让我一遍遍追问自己,如果是我,该当如何?故去战友的嘱托,未竟的任务驱使,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对女儿的亏欠,对党的忠诚?这些都也是他坚守的理由吧?
女儿决然不认的离开,看着揪心,虽然解说女儿多年后理解了。作何选择,如何面对,即使自己就是那个女儿,或许一样会不回头吧。看着时,我在想女儿终有一天能理解,可终究还是迟了。作为旁观者,我理解郑耀先的选择,我从心底觉得他的选择是对的,但情感上总还是心疼他的女儿,也为他申诉。
抓捕宫庶,用枪抵住宫庶的头时,理智上我承认他该这么做,可情感上,接受很难。多年的兄弟,纵然政治立场不同,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如此信任和看重自己的兄弟,被自己抓捕。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抛弃兄弟的无奈痛苦,一定让他有那么一瞬间后悔自己的选择,尽管他做了政治立场上正确的选择。
击毙孝安时,面对孝安的信任,面对女儿的叫喊,情感上如何承受。孝安如不是因为他,一定伪装离开了,是对他六哥的信任,让他卸下伪装,最终被击毙。还有赵简之,是为他而自杀。
行文至此,我慢慢明白,宏大的政治淹没着个人的情感。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小人物抑或是大人物的个人情感,均为尘埃,微不足道。
这是故事,又何尝不是现实?信仰究竟为何?如今的我们该以怎么的崇敬之情,来报答那些九泉下为共和国贡献了一切的英灵?唯愿祖国繁荣昌盛,以告慰英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