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今天看到一个令人哀伤的消息,金庸先生逝世了。尽管先生在《鹿鼎记》之后便选择了封笔,但他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影响依旧不容忽视。他的作品流传之广,以及根据作品改编的影视剧之多,可以成为当代文学的传奇和巅峰。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金庸先生从始至终都不是一个职业小说家,因为他并不以此为生。
令亿万读者悲痛的消息金庸先生是无可争议的武侠小说宗师,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他其实是个业余写作者;并且,金庸先生创作出广为大家传诵的那十五部小说的时间,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只占据了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即使如此,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令普通读者喜爱,也让精英读者折服,同时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还隐隐担当起了一个重任——重建古典文化,复兴道家传承。
为什么说金庸是个业余小说写作者呢?因为他的主业从不是武侠小说作者。1955年,金庸33岁,那年2月8日他以“金庸”为笔名写作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上连载。同时,他还以笔名“林欢”在写影评。这个时候他的职业是报社编辑和专栏影评人。在这之前,金庸还是一个电影编剧,作品有《绝代佳人》和《三恋》等。35岁的时候,金庸创立了《明报》,这时候的他的职业是报刊负责人兼主笔。后来他在《明报》中的一系列社评,也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动荡。那个时候是1960年前后,涉及种种敏感,在此不多讨论。
年轻时的金庸先生再来看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金庸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文化复兴呢?这要从五四说起,几乎是在陈独秀、鲁迅和胡适等人高举“打倒孔家店”的大旗之时,梁漱溟和熊十力等人就提出了“新儒家”的概念。继往圣之绝学,开来世之太平,儒家在古代也一直是显学,“新儒家”的思潮快速形成也是比较自然的。但是,道家呢?如果说儒家在近代是跟封建等同的,那么道家就成了迷信的一个代名词。再加上道家本身的理论体系比较杂乱,核心思想又是消极无为,所以中国的“新道家”的概念一直没能在理论界形成。但是,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他自觉或是不自觉地完成了一场道家的文化复兴。
射雕三部曲可谓是金庸影响最大的系列著作,《九阴真经》贯穿始末的核心所在。它是武林绝学,引起无数纷争。那么在道家神话传说中,它应该是对应着不死药的。说到不死药,有两个传说为大家熟知,一个是周穆王所求的不死药,另一个嫦娥偷吃的不死药。我觉得《九阴真经》对应的是嫦娥偷吃的不死药,因为它给嫦娥带来的变化不知是福是祸。嫦娥应悔偷灵药,其实梅超风和周芷若或许也后悔自己练了《九阴真经》呢。并且《九阴真经》的构建,金庸是参照的老子、庄子和王重阳及丘处机的思想著作,其中有很多语句都是从道家经典中化而来的。具体可看笔者的另一篇文章《九阴真经里面藏着的老庄思想》。
精卫填海的故事其实也能在金庸作品中找到对应。精卫生于陆地,死于大海,最后化成精卫鸟孜孜不倦的衔木枝以填海,表现的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大勇气与大坚持。精卫的形象到了金庸的笔下逆转成了黄蓉,黄蓉生于东海,为坚守襄阳而殉城于内陆。在人物经历来看正好相反,但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
黄蓉经典剧照刑天与帝争神的故事跟黄药师和周伯通的故事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刑天被天帝砍下了头葬在常羊山,但刑天没有因此屈服,而是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继续战斗并且突破了自己。在《射雕英雄传》中,周伯通被黄药师囚禁,周伯通也没有因此屈服或是自暴自弃,跟刑天一样从自己的身体上发掘出了新的妙用,发明出了双手互博这样的天才武学。
另外武侠小说中的内功修炼,跟道家练气可谓是一脉相承。各种神丹妙药其实也超越了传统医道,而是继承了道家的丹学。轻功更是可以在传统文化中找到传承,最早有周穆王的八骏,后有神行太保戴宗等。
或许是金庸先生在人间的故事已写尽,而天堂却还没构建起那样一个恢弘的武侠世界,他便选择了离开了我们。愿他在另一个世界依旧受读者喜爱,幸福安康!愿我们这个时代还能出现一位这样的大师,为我们带来一场新的文化复兴!我想,那也是先生想看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