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年没有在老家过春节了。春节一定是要在老家农村过才有意思的,大城市不准放爆竹,便少了浓厚的年味。保护环境的举措往往对应着传统文化习俗的消失,我们称之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年轻人心理上是认可这个改变的,对于他们来说,一切是可以变化的,又是不那么重要的,甚至什么都是不重要的。对00后、10后来说,或许刷抖音和打王者农药更有过年味,几个人组个局就可以上线了。
但对于从小在农村过春节的孩子来说,放爆竹与其说是一种形式,不如说是一种传承,传承的是当爆竹声响起,不仅除岁,更是家人团圆之时的举家和谐。
如此美好的象征和习俗,何以至今日,爆竹从不可缺少的节日必需品,成为污染生态的杀手?为什么大的污染工厂不关闭,有毒农药不禁止,把关注点都放在过年放爆竹这件事上呢?
想必是随着生活水平稍微好了一点,即使不那富裕的家庭,买爆竹这件事还是支付的起的,年前一大捆大捆的版式多样的花炮往家里囤,在不许放爆竹的规定到来前,家家户户囤的爆竹像是特地为打仗做准备似的。
打的什么仗呢?一是面子仗,去年隔壁放的爆竹是万鞭,我当时看的心痒痒,但是买迟了没有货了,今年怎么也得大过他家的,比不过爆竹大小,我就比数量。这样心理的人,似乎认为比邻居家的爆竹更响亮一些、时长更久一些,今年的财运就会旺多少似的,农村人的攀比心不过就是左邻右舍间的事,出不了一个村。
二是自我心理仗,爆竹不仅意味着迎接新年,在更多的人心里,当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起时,看着那颤抖的火花,想象着那些声音那些闪光正燃烧掉过去的自己,当然毁掉的都是身体里欠佳的部分。如果说“年”是中国人传统文化故事中的一个元素,那么用爆竹赶走“年”,更像是赶走自己心里那不完美的过往。“年”不是野兽,而是曾经。
如今这场仗更多的打在了回家时开的车上,谈话间买的房上,孩子读的学校和成绩上。因此,爆竹的作用相对地少了很多,并且于环保、于安全来说,降低爆竹的使用率确实是功大于过的。
小孩子期盼过年,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好闹腾的;大人过年,不过是一场例行公事。小孩子的心中,期盼过年可以放爆竹可以吃甜的可以吹气球泡泡,大人的过年是,老头,今年过年买几斤肉啊,今年猪肉涨价了,我们要不要多买点梅干菜,少买点肉啊。你看,小孩子的心是自私的,自私的人在年幼的时候有个代名词叫做天真,“孩子还小嘛,他能懂什么”,尽管小孩过年想到的全是自己能够得到什么;但大人就不同了,大人的世界是不允许无邪存在的,你无邪那么你就无脑了,提起过年,大人的心是紧张和焦虑的,他们要考虑的是整个家要怎么过这个年,家里还缺什么,还有没有什么落下没张罗。
当曾经的孩子现已长大成人,组织了家庭,定居城市,难得过年回老家过一个团圆年的时候,是否感受到自己此时又重新做了孩子,不需要任何心理负担的做小孩,因为乖乖做小孩,此时比在城市做大人,更让家里的老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
当然,过春节除了爆竹,还有其他很多的习俗值得谈论,比如年二十四傍晚开始去祠堂上香火,迎神,到年二十八过小年,下午开始去祠堂祭祀祖先,晚上宴请家里亲朋好友吃饭,叙说一年的辛苦和感激。年二十九也是个繁忙的日子,逝去的祖先一年要见三次面,给他们送一些钱用,除此便是清明和中元节。
到了年三十就是真正的除夕了,除夕是属于家人之间的,下午祠堂贴了对联后家家户户就可以开始贴自己家的对联了。小时候的对联是年长的老人用毛笔写出来的,每家每户各有特点,小学之后就只能看到机器统一打印出来的金彩彩的字。标准化生产知识分子的年代,家家户户的对联也必然要遥相呼应。
贴春联完成之后就是装果盘了,果盘是用来款待客人的一个代表。家里有老人的人家,知道果盘里的内容是有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那里果盘必不可缺少的是糕,寓意年年高升。
准备好这些步骤,大概七点钟,真正的一家人的年夜饭在爆竹声中拉开了序幕,男人喝酒,女人喝饮料,十分默契。西方国家的年夜饭是圣诞前夕的那顿,十分重视,中国人的年夜饭,饭不是重点,菜才是出彩的主角,大家都会说多吃菜啊,没有人会讲你多吃饭啊。
在吃完这顿和家人聚在一起的年夜饭后,春节算是过了一半了。正月的记忆是模糊的,是在吵闹中度过的,日子是在你来我家吃饭,我去你家打麻将的间隙中消磨的,游戏的时间总是过得最快,不消五日,人们便回大城市上班,老人们又开始等待着新一年的春节,尽管这一等就是近十二个月。
这些是我对春节的些许回忆。如今,当我走在巴黎的街头,看到中国超市门口贴的对联,我也想买来贴在家里门上,但一想到我的房东不允许,只好作罢。几天后看到爸爸发到家人微信群里,家门口的照片,门上的对联写着:富贵平安岁岁欢,吉祥如意年年乐;横批:心想事成。不禁感触良多,老家岁岁年年仍相似,年年岁岁我不同。原来我的春节对联早就有了,它伴随着视频里爆竹响起的声音,在念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春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