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想碎片:认识我自己

思想碎片:认识我自己

作者: 李石头1973 | 来源:发表于2022-06-21 07:21 被阅读0次

    深夜醒来,睡不着了,照例看手机。其实也无可看,但无事可做,于是翻看朋友圈。

    Y是昨天刚加上的,因看到青岛的Z昨天转发了张琏瑰关于俄乌局势的一篇文章,还附加了一段评价,Z称转自Y。我看完文章,以为是二三月份以来所见最有深度与见解的政论。Y附加的三言两语也中肯綮。Y是以前天涯社区的书友,当年文章大部分读过,晓得人在深圳,做企业,兼做出版。后因天涯人员混杂,Y比我早一步看清形势,抽身离开。之后音信渺茫。

    看其朋友圈,跟寻常所见不同,多文化出版类小随笔。无论萧红、汪曾祺还是细小片段都有个见新知。人和人之间,不在于性别和年龄,有的会天然亲切,有的会天然认同,也有的会天然抵拒排斥。Y的文章大多佩服,但脾性并不相投,看其随记,又不自觉在抵触腹诽起来。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忽然想起一个典故。民国少将徐复观求教于熊十力,熊十力推荐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给他,徐读后挑了些不满意处来谈论,熊未听完破口大骂,你这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什么益处?

    真是醍醐灌顶。其实何止读书,世间万物莫不如此。尤其对我来说。看人看事多所挑剔,由此也招致一些杂音。回想十多年前俱在天涯论坛,后期口水增加,争端多起,Y能毅然脱身,去做自己选择之事,十多年过去功业扎实,很多著作和编发都出诸商务印书馆等王牌机构,对比自己时常浮躁波折的心境,不能不惭愧反思。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一个人但凡排斥什么,往往反映的是内心对自己的不满和拒绝。我这些年,屡屡自省而改善缓慢,时有所悟又自我循环。年少时迷茫,会自我磋磨而对外求取和平,人到中年,生活安稳而网上锋芒,所以不免杂音。内心自我破局也屡屡对外生发磕碰,寻根溯源,一是小时候哥哥姐姐时常指责挑剔,投射到外事外物,自己也惯于挑剔对抗之心应之,导致一些精力耗费于不可避免的反噬。二来少年时遭遇不利环境,后遗症是一旦陷入不利的心理困境就敏感惊慌,进退失据,于是割舍回避,最后把自己封在一个小小的茧子中,再学习犬儒主义者,说于此即安,茧子外的大千世界我不稀罕。其实是缺乏一种自性圆融之下的对于环境和人际的求和能力。

    一个生长良好的人能轻松应对的一切,一个成长期内外交困者就要耗尽毕生之力。久之,不免常常寻了某种偏僻的人性来做自处的样板,比如张爱玲的晚年,塞林格的密封城堡,远离尘嚣的托马斯哈代……成绩出不来人家半点,偏狭上跟着走极端,身份与认知的不匹配也引起势利世俗对于心性的干扰。世俗风气总难免功利势利,以及跟风的不问青红皂白,但又何曾少了萍水相逢的道义,素昧平生的温善,同心共气的以诚相待。尘世固然鄙俗亦自温暖,真知灼见并不代表跟世界格格不入,也未必一定自我损磨,又何必耿耿介怀于不善。还是自己正念不够,修护心性,先修一个圆融的自我出来,又何必夸大负面因素的干扰以致诸种不安乃至反应过激。

    小说家刘照如老师有句话,人的格局诞生于以神的方式和生活达成的和解。偶然也能化悟,但践行久之则难。王阳明说格物致知就是在世事上磨砺。人生大半已过,每一天都应该从自己做起,进行革新,革新了自己,才能革出一个内外兼容的格局。

    苏格拉底以一个清明的大脑对众生昭谕:认识你自己。而我需要的,不是将这个话复制过来抛给世界,而是调转一个方向对准自己,就像《大学》里说的,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中不断自我完成。单说评判作品,就像奥登说的,没必要去指出哪些作品不好,不好的作品自然会消失,“唯一明智的做法是,对所认定的劣作保持沉默,同时热情宣扬你坚信的优秀作品,尤其当这些作品被公众忽视或者低估的时候。”这跟熊十力谈的读书法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想碎片:认识我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ps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