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同娃商议好一起给某人手工制作一件礼物,可是娃想起来就缝两针,想不起来或者惦记着玩耍就不缝,以至于拖了好几个月还没完工。
娃打算参加滑冰考级,除了常规的上课和集训之外,教练建议在家里也保持一定频率的动作练习。尤其是在冰场因疫情暂停营业之后,娃不能上冰,就更需要每天练习动作以保持身体记忆。
给娃买了一套线上的英语课程,按进度每天要完成一次10多分钟的学习。断断续续学了半年多以后,娃忽然表示不想学了,自己换到英文绘本。但新鲜劲儿一过去,又觉得看绘本有点无聊,于是又换回上课模式,可是就已落下了几十节课。
面对这些情形,我提醒了,督促了,也发过“面质”了,可是效果都不持久,怎么办?最近我还真找到一个方法,那就是给娃注册了一个打卡工具,让她自己每日打卡。
我帮娃设置了三项打卡任务,分别是“手工制作”、“滑冰动作练习”和“英语学习”,再征询娃的意见,分别设置了打卡频率。现在每天放学回家后,娃就盘算着打卡的先后顺序。每做完一项任务,就会跑来要过我的手机,找到打卡工具,然后在代表某项事务的气球图标上轻轻一点,看着它“啪”一声像烟花般散开,再心满意足地把手机还给我。如此这般,已经连续好几天达成100%的打卡率。不仅如此,娃还主动提出把“写字”和“换家居服”也加进了每日打卡的清单里面。
【观察与思考】
其实想到这个打卡的办法是源于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我有几项计划每日完成的事项,可是之前坚持得并不好,而自从使用时间管理软件里的打卡功能之后,我发现完成这些事务的比例稳步提升,近半个月来甚至保持了100%的达成率。
依据神经科学,我们的身体里面存在着一套“奖励机制”——当我们成功完成某件事,或者同他人相比获得“比较优势”的时候,就会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一类的化学物质,从而产生愉悦感。游戏开发者正是充分地利用了这套人体机制,通过不断打怪升级赢装备,吸引着玩家深陷其中。换到我和孩子身上,无论是打卡率从70%提升到100%的数值变化,还是气球砰然破裂的那个画面,都带给我们愉悦感,同时也为我们坚持下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BTW,娃某天透露,她打卡的时候还会偷偷看看我的打卡记录,如果她打的卡比我多,比如她已经完成了两项,而妈妈连一项都还没有完成,她就会偷着乐一下)。
坚持不懈需要高度的自律,但自律如完全靠内心的自觉性来推动,不要说孩子,就连成年人都不容易做到。所以借助一下工具,在汲取行动的动力之外,再享受一点小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有朋友会质疑,打卡就一定能让孩子坚持下去么?等新鲜劲儿过了以后呢?的确,谁都无法做出保证,但不管怎样,有了开头,坚持21天,不就可能形成习惯么。再说了,就算没能形成习惯,那就换个工具或方法又试试呗。在养育的过程中,甚至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我们不一直都是这样“见招拆招”过来的么。
P.S. 我家小丫头一开始看到我的打卡工具上有依据数据自动生成的线型图和百分比,她就要求也采用电子打卡的方式。其实除了使用打卡软件,也可以带着孩子手工制作打卡表,让TA自行填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