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因为老公出差,我在家陪伴三个孩子。早5点晚8点送老大上下学外,我们每周至少有一到两晚的会议;除此之外,我还抽出一至两晚去练瑜伽;所以这样算下来,每周陪伴两个小女儿的时间仅剩4晚。
现在我发现只要我在家,她们就提醒我:“你咋不去练瑜伽?”或老想把我支开的想法。这想法背后一定有内在的动机,今晚在二楼做饭,到一楼拿东西时,看到俩孩子抱着奶奶的手机看得津津有味。她们看到我赶快把手机放下,随后跟着我来到二楼,打开了电视,一看就是一个小时,也没有关的意思。
我突然顿悟了我们家亲子教育的卡点:“大人老想省事!没有持续性参与到孩子的学习、游戏、读书等生活事情中的习惯,孩子就老想钻空子。哪个孩子会像大人一样回到家能自觉自愿地学习、读书、做家务啊?也就是说,孩子很少接收到爸爸妈妈的支持力量。”父母没有付出和感恩,还想让孩子成绩好,这真是异想天开的想法!院长说:“如果你在家庭中遇到了烦恼,那一定是你只想收获不想付出!”仔细想想,我和老公何尝不是这样的人?
前些年在学校里读书,跟着桂馨做活动,基本顾不上这俩孩子,还好,孩子有书的陪伴,心里干净快乐。这三年,学校的读书氛围越来越差,加上校长专制的工厂式办学理念,再有上级不断下达的各项任务……我和老公忙,岁月在繁杂的学校事务中流逝。回到家中,有气无力的我们,懒于说话做事,懒于和孩子们逗笑,俩孩子也早已习惯了被忽视,因为求助也得不到多少回应!
因为在与爷爷奶奶生活的大家庭里,老公习惯了陪孩子的爷爷唠嗑,以为陪伴爷爷说话是应该做的,是孝心;我习惯了与孩子的奶奶时好时坏的情绪博弈,这是婆媳的无奈,早想逃离,但因认知低下,无力又无勇气!最可怕的是,大人们带来的家庭氛围,晴天的少,阴天的多,大人的对话模式成就了孩子的对话模式,大人的情绪模式造就了孩子的情绪模式。
11年的家庭能量场,滋养着孩子们走到了今天,想想,我们给了孩子多少优质能量的输送,孩子怎么能成为我心目中的孩子?我在孩子面前控制了多少次情绪?我们有多少次参与到孩子的学习生活中,让她们感受到温暖的支持力量?孩子在家庭里获得了多少积极的关注和赞赏?又收获了多少被重视、有价值、有成就的感觉?我们展示给了孩子怎样的生命状态?我们何时怀着感恩的心去捧吹孩子?……
所以,养坏了的孩子,我们怀着无比的信念和耐心把她养回来:坚决不去强迫孩子,一切以孩子的选择为中心;成为孩子坚定的支持力量,不去内耗,去影响引导;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去影响孩子;对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都有积极真诚的回应……
已经尝试厌烦了,索性放手跟着孩子的感觉走,相信孩子也是想让自己越来越好的!
所以,每日一省要加上两个反思内容:一是记录今天在孩子的各种情绪中用柔软的接话技术情况;二是修炼向未来的心,针对问题,拿手电筒找应对方法。
老公回应:
开始反思我们的家庭,会让我们认清真相。这几年的学校是变得不同,我们不用去纠结,这个我们改变不了。想来思去,还是我们自己没实力。另外,关于玉两个孩子的沟通陪伴上,你说的很对。我们不愿意多去和孩子聊天和玩耍,拿着工作忙和身体累来敷衍孩子,导致了这样的对话模式和生活模式。不过,我们已经看清这个事,就可以积极的去找寻解决的办法。关于孩子看电视和手机的事情,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也是属正常。这让我想到看电视流程,先说“我允许你们再多看10分钟,但怎么能让我不担心呢?”当时间到了,就提醒,表达自己的感觉。关于这个流程我没记清楚,回头我找找笔记。
我能感受到心中的失落和愧疚,庆幸的是我们看清了问题,这就是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是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