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读起了《红楼梦》,每每沉醉于书籍里精细的描述,感受于人物的鲜活,同那枚宝玉一般,随他在那个大观园里繁华尘世里一览芳华。然而又因自己的贫瘠思考力,枯燥感悟力和困乏语言力,总不能写出点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只是默默地往后看。最主要的感受是红楼梦里每一个章回的标题都那么耐人寻味,对称得体,故事充满张力,众多人物个性鲜明。“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薛小妹新编怀古诗,胡用意乱用虎狼药”、“茉莉粉替去蔷薇硝,玫瑰露引来茯苓霜”,既有人物性格铺垫,又有故事情节推动,这每个字都如同诗眼,想起贾岛的一句话“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怪道林黛玉诗词总是占得头魁,字字泣血......
今天看了一篇《从毛泽东同志的读书生活谈起》,里面说道:20世纪50年代,他对人说自己已经读了5遍《红楼梦》,此后又15次要过《红楼梦》,这在工作人员的记录中有明确记载。毛泽东同志认为,《红楼梦》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曾指出:“《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同一本书反复读,因每次阅读背景不同、任务不同、心境不同,理解和发现也会有所不同,这样书的价值也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原来毛泽东也这么喜欢读《红楼梦》,坚持读下去,写出点东西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