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早期开发没有任何概念,主要以实现需求为主,没有视图、没有模型、也没有控制器一说,功能逻辑和UI展示都杂糅在一起。
1970年,TrygveReenskaug在SmallTalk-80系统上首次提出了『MVCE』概念(Model-View-Controller-Editor),后来去掉了『E』,这就是『MVC』的起源,那时的程序设计不像现在,还是GUI程序设计。
1996年的一篇论文,提出了MVC演化为了MVP;
2005年,微软架构师"John Gossman"推出了MVVM;
而我(当然网上也有),只是更进一步的优化MVVM而衍生出了MVPVM;
GOF将MVC看做是3种设计模式的合体:《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组合模式》;核心是《观察者模式》。
对于框架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框架面向一系列相同行为的代码的重用
对于设计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为面向一系列相同结构代码的重用
二、MVC
MVC.png我们可以看到,Model、View、Controller三者杂糅在一起,彼此可以相互调用,耦合度非常高。
优点:
- 上手快,学习成本低;
- 开发快,效率高;
缺点:
- 代码耦合严重(一处改动可能影响整个功能逻辑),难以重用,维护成本高;
- 代码臃肿,可读性随业务复杂度上升而变差;
- 难以测试;
三、MVP
MVP.pngMVP是基于MVC演化而来,主要目的是降低耦合度,让各层职责单一,同时也能够方便测试。
优点:
- View只负责显示,以及人机界面交互,以及View的状态(如输入,单选多选等状态);
- Presenter层负责逻辑处理,更新Model,通知View刷新;
- 重用代码和模型;
- Mock数据,或者方便单元测试;
缺点:
- 文件/类较多,需要良好的目录组织结构;
- Presenter可能会变的笨重,相对维护成本会高;
- IView接口庞大(set / get操作);
四、MVVM
MVVM.png咋一看,与MVP没啥区别,区别主要还是在职责上。
Model职责不变;View被化分成了两部分:1. 展示与交互;2. View的状态(即输入数据)转移至ViewModel中;因此View不再需要与Model绑定,而是与ViewModel绑定;ViewModel除了要响应用户操作,还需要维护视图状态。
在MVP中,Presenter也需要维护视图状态,只不过,Presenter会将视图状态设置到View上,Presenter自己并不持有。
在如今的MVVM框架中,很多框架都支持双向绑定,即View与ViewModel隐式绑定(不需要手动写,全由工具在编译时生成绑定)。
优点:
- View只负责显示与交互,状态交由ViewModel负责;
- 重用View、模型(细粒度才好复用);
- Mock数据、方便单元测试;
缺点:
- 文件/类也较多,需要良好的目录组织结构;
- 架构的便利性虽然提升了开发效率,同时也隐避了机制原理,需要主动去学习源码,不然不利用个人技术提升;
五、MVPVM
MVPVM.png基本与MVVM类似,思想是进一步解放View的职责,让每部分功能职责更加单一。
- View只负责展示,不再负责人机交互;
- Presenter负责人机交互;
- ViewModel职责不变;
- Model职责不变;
优缺点同MVV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