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内经知要》卷上一 道生4

《内经知要》卷上一 道生4

作者: 开心农夫天意 | 来源:发表于2021-10-26 21:13 被阅读0次

《遗篇刺法论》曰: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肾为水脏,以肺金为母。肺金主气,咽气者,母来顾子之法也。咽津者,同类相亲之道也。人生于寅,寅为阳旺之会,阳极于午,午为向明之方。神不乱思者,心似太虚,静定凝一也。闭气不息者,止其呼吸,气极则微微吐出,不令闻声。七遍者,阳数也。引颈者,伸之使直,气易下也。

  如咽甚硬物者,极力咽之,汨汨有声,以意用力送至丹田气海,气为水母,气足则精自旺也。饵舌下津者,为命门在两肾之间,上通心肺,开窍于舌下,以生津。古人制活字,从水从舌者,言舌水可以活人也。舌字从千从口,言千口水成活也。

  津与肾水,原是一家,咽归下极,重来相会,既济之道也。《仙经》曰:气是添年药,津为续命芝,世上漫忙兼漫走,不知求我更求谁。气为水母,水为命根,勤而行之,可以长生。《悟真篇》曰:咽津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炉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此言虚极静笃,精养灵根气养神,真种子也)。

  愚按:《素问》、《灵枢》各九卷,何字非尊生之诀。兹所摘者,不事百草而事守一,不尚九候而尚三奇。盖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进百年为万古尊生之道。于是为大矣。因知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易简者,即是旁门,诚能于此精求,则道德五千,丹经五卷,岂复有余蕴哉!

《悟真篇》:道教内丹经典,北宋内丹家张伯端撰

相关文章

  • 《内经知要》卷上一 道生4

    《遗篇刺法论》曰: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

  • 《内经知要》卷上 一 道生3

    《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二者,阴阳也。七为少阳之数,八为少阴...

  • 《内经知要》卷上 一· 道生2

    《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 发,生发也。陈,敷陈也,发育万物,敷布寰区,故曰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

  • 《内经知要》卷上 一 道生1

    云间李念莪先生原辑 河东薛生白校正重刊 《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教下者,...

  • 《内经知要》卷上 五 藏象4

    《金匮真言论》曰: 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 《易》曰:異为...

  • 《内经知要》卷上二 阴阳4

    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

  • 《内经知要》卷上四 脉诊4

    《平人气象论》曰: 夫平心脉来,累累如连珠,如循琅 ,曰心平,夏以胃气为本 (连珠、琅玕(似玉的美石 比喻珍贵、美...

  • 2020-07-20

    《黄帝内经》研习笔记--030 尊生之诀 李中梓撰《内经知要》,言尊生之诀。曰:《素问》、《灵枢》各九卷,何...

  • 《内经知要》卷上二 阴阳1

    《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主于动,地主于静。《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

  • 《内经知要》卷上二 阴阳2

    寒气生浊,热气生清 (寒属阴,故生浊。热属阳,故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https://w...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内经知要》卷上一 道生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vq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