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禅师:“没有开悟的时候,是怎样生活?”
禅师答:“吃饭睡觉。”
“那如今开悟后呢?”
禅师答:“仍旧还是吃饭睡觉。”
“那悟与未悟不是全无分别?”
禅师答:“当然不同。未开悟时,吃饭不好好吃饭,百般思量;睡觉时不好好睡觉,万般忖度。开悟后,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就是这样的不同。”
孔子有一天和子路,冉有,曾皙,公西华等几个学生闲聊。
孔子说:“你们几个说说看,将来有什么打算?”
子路抢先说道:“呃,老师,假如有这么一个中等国家,它夹在两个大国之间,由于常常面临选边站的烦恼,因此经常有战乱,时不时还闹点自然灾害,老百姓穷困,吃不饱肚子。这样的国家如果交给我去治理,不出三年,我能让这个国家武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闻言微微一笑,又问冉有,冉有说:“老师,我的才能比较有局限,假如一个小小的城邦国家,让我去治理的话,三年内能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至于要教化百姓,我就力所不能及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呢?”
公西华谦逊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道:“比起两位师兄,我就差好多了,还要多多学习才是,以目前的才能,只能在某个诸侯小国举行祭祀典礼的时候,做一个小小的礼赞人而已。”
孔子又问在一旁拨弄乐器的曾皙,曾皙放下乐器,直起身体说道:“老师,我在想这样的一个场景,也许是我的理想——在一个暮春时节,温暖的空气里薇薇飘荡着槐花的香气,我穿着舒适轻便的衣服,和五六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在沂水旁游玩,我们肆无忌惮地跳入河水中游泳,然后登上岸边的舞雩台上吹吹风,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唱着歌,尽兴而归。。。。。。”
孔子听后高兴地说:“哎呀,不得了,这个场景也是我的向往呀!”
北宋仁宗时,佛教发展失控,僧尼人数猛增。而由于宋政府每年应付西夏,辽,等国家的媾和“岁币”高达银十七万二千两,绢二十五万三千匹,国家财政吃紧。因此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重臣皆主张排佛抑佛。时杭州灵隐寺契嵩禅师将自己主张释道儒三教融合的著作《辅教编》《传法正宗论》等,委托开封府尹王素上达仁宗。以护教的热情,与排佛者争论。在《辅教编》里,契嵩这样表达佛教与儒教对于民众教化相辅相成的观点——“儒者,圣人之治世者也,佛者,圣人之治出世者也。”
正是由于佛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禅宗在两宋之际飞速发展,而让禅宗脱离了来自印度的基因,成为真正的中国禅,进而在后续的程朱理学,以及王阳明的心学中,看到了禅宗思想的巨大影响力。
无论是入世的儒教,还是出世的佛教。对心灵修养成就的追求,一定不是刻板的,故弄玄虚的。“不思善,不思恶”,该吃饭时好好吃饭,该睡觉时好好睡觉,该回家时,踏着夕阳,唱着歌回家去。那个活生生的风骨洒然的当下,就是心灵的觉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