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印度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美丽的十几岁的女孩子怀孕了。
在那个封闭,传统而又保守的小村落里,女孩的未婚先孕是一件多么丢人的事儿啊!
在愤怒而又羞愧的父母的逼问下,女孩儿终于供出了,离村不远处山顶寺庙里的住持和尚,是孩子的父亲。
事物的发展,犹如在波浪中颠簸着的小船愤怒了的村民于是与女孩子的父母一起冲进了寺庙,将和尚围在中间羞辱和质问着。
在一阵吵闹声后,女孩子的父母将啼哭着的婴儿塞进老和尚的怀中,对他说道:“你自己做出的丑事,你自己去承担后果!这个孩子由你来抚养!”
和尚睁开了微闭着的双眼,抬起脸平静地对女孩的父母说:“就是这样的吗?”
那以后,这位和尚开始尽心尽力地照顾着这位婴儿。尽管在下山布施的时候被村民们丢的石子打伤过,被人们唾弃过,咒骂过……
在人们细数他的不是的时候,他总是泰然自若地说:“就是这样的吗?”
和尚在人们的唾弃和咒骂声中过了三年。
这三年中,他所居住的寺庙被村民们破坏过许多次;每次寺院被破坏后,他都会默默地把它修复起来。
他的这种沉默更加激怒了村民们,于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来到寺院里指责和咒骂他;而他的回答却总是那一句:“就是这样的吗?”
后来,那一位未婚先孕的美丽的女孩子嫁了人,并且当了妈妈……
有一天,她终于被内心里的内疚感所压倒了。她对村民们说,村子里的另一位年轻人才是那一位被和尚收养的孩子的父亲……
消息传开后,村民们成群结队地来到了和尚所在的寺庙里,向他赔罪;而他们得到的回答却仍然是那一句:“就是这样的吗?”
这是我在一本叫做《Mental Resilient》(《弹性思维》)的书中所读到的故事。
不想成为最好的在这本书中,它的作者Kamal Sarma指出,这位故事中的和尚之所以能够在逆境中保存冷静和平稳的心态,就是因为他已经看透了事物发展的走向不会是一尘不变的。
不想成为最好的在我们中国古老的《易经》中,已经早就指出了:“事物的发展总是会从低谷到高峰,再由高峰跌入低谷”的曲线型发展趋势,因此,在逆境中的我们,要坚信事物的发展一定正在朝着好的方向慢慢地挪动着;而处在顺境中的人们也应该充分地做好从高峰跌入到低谷的,充分的思想准备。
图片节选于书中这让我忽然深刻地理解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庸”思想。
“中庸”哲学的精髓所在,就是想将自己的位置调整控制在事物发展的中间位置,不去追求成功,也不让自己坠落到谷底。保持好自己平淡的心态,从而试着去避免大起大落所带来的冲击和伤害。
当然,沉浮在红尘中的我们,是无法去控制事物发展的起伏规律的;保持永远的“中庸”,也似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明白了事物波浪形发展的规律后,那位前文所提到的和尚,才能在困境中不自毁自弃地,静静地等待着水落石出的那一天的到来。
那么,我们这些在尘世中追名逐利的世俗之子,对成功的理解,是否也应该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呢?
我想,能够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中庸”的状态,不去做“最好的”的人们,应该不失为智者吧?
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努力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保持好生命中事物发展的平衡状态,这才应该是我目前所要修炼的目标所在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