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词谱分析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上阕十二句,字数分布为四四四|四四五|四四六|三四六,共计五十二字。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下阕十二句。字数分布为四四六|四四五|四四六|三四四,共计五十二字。
韵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处:四部】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
雨打风吹去【去:四部】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住:四部】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虎:四部】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顾:四部】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路:四部】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鼓:四部】
凭谁问
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否:四部】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当时已有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心中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佳作。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随想
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但此作品并非豪放之词。通过怀古,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还有对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