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父母把教育孩子当成纯粹的责任和义务,有的父母却把教育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的一种乐趣和享受。前者往往更多感受到枯燥甚至焦躁,而享受教育的父母,却通常能演绎教育的精彩。小平显然是后者。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不信任体制内的教育,采取了“教育自救”的办法,组织起来自己教孩子。小平也大体属于这类人。他拥有博士学历、擅长学术研究,却能放下研究的“架子”,以拉家常的口气娓娓道来,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和体会;也能突破理论的束缚,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教育和引导孩子的一言一行,充自己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和提炼自己的育儿经验。
严格地说,这是一本亲子共同成长的手记。通过这本书,一个称职的好父亲形象跃然纸上。通过文字,我看到了一个享受教育、演绎教育精彩的年轻爸爸,甚至看到了一个心态阳光、童心未泯的“70后大男孩”。当然,我更看到了一个6岁孩子,在爸爸的一路陪伴和悉心呵护下,身心是如此健康,童年是那么快乐。同样作为父亲的我,通过本书的字里行间,切实地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父女之情,犹如一杯香浓的咖啡,弥久醇香。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在为父母之后,几乎就没有自我成长的动力了。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在职场上打拼已经够累了,回到家里还要做家务,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而这样做,恰恰又使得孩子无法在童年快乐成长。
一个好的教育,一定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教育。在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学校里,有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有个孩子的爸爸是企业家,工作非常忙,很少在晚上11点之前回家。因为孩子所在的学校参加了新教育实验,老师要求每天晚上进行亲子共读。为了共同完成这个作业,爸爸开始试着减少应酬,讲故事给孩子听。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都非常明显。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爸爸也深受激励,并且,他在亲子共读中体会到了重回童年的乐趣和自身成长的幸福,从此他即使应酬再多,也会保证每天晚上8点钟回家。他们父子共同坚持,到现在已经5年,一起共读了165本书。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人生有四个重要的场所。母亲的子宫、家庭、教室、职场。人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感受外部世界,离开母体后则通过家庭与世界交流,通过教室来接受教育的熏染,通过职场拼搏来完成自我。我们可以看出,在任何阶段,家庭都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它不仅是最温馨的港湾,同时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加油站。人生从这里出发,终将回到这里。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然而,没有任何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我们都知道,要考驾照才能开车,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很多倍,却不需要任何“证”就可以上岗。因此,父母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一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走弯路”,孩子的人生就很可能有更多的弯路要走。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你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坏,但是,如果父母用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更坏。对于父母来说,要进入童年的“神秘之宫”,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个孩子。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把父母当成一个偶然闯进他们那个童话世界之门的人。
我曾经说过,童年的秘密远远没有被发现。儿童早期的教育对于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还不完全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无论是俗话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还是托尔斯泰曾说的,孩子自出生到5岁,在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诸方面从周围世界中摄取的,是他5岁之后所摄取的许多倍。这些,无一不在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家庭教育对孩子幼年的意义。
看得出来,小平的这部作品花了很多心思。单从书名来看,似乎仅适合幼儿园的父母阅读,但如果通读全书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内容都跟整个幼儿阶段相关,也完全适合婴幼儿父母阅读,还适合幼教工作者参考。通观全书,我们发现,小平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却有很多精辟独到的理念和独辟蹊径的见解,同时提供了很多具体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书中文章看似独立成篇,却有一根主线贯穿始终。我想,正是因为小平具有多年教育行业工作经历,所以他对教育的理解才会如此深刻,对教育的感悟才会如此精彩。
一位复旦大学的博士,为了让自己的女儿快乐成长,在事业和孩子这个两难选择面前,果断地把父亲这个角色放在首位:为了更多孩子的快乐成长,毅然放弃企业的高管职位和不菲的年薪收入,全心投入到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研究及培训领域,在当今这个主要比拼物质财富的时代,这样的选择确实需要勇气,需要胆略,更需要智慧。
我欣然为本书提笔作序,希望热爱教育的父母们越来越多,也相信本书能让更多年轻父母从中受益,获取教育的智慧,借鉴育儿的经验。如果父母能够学习和成长,就能让更多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拥抱幸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