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若能从颠倒迷妄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自然而然会了悟到生命在宇宙中的神圣。他不需再创造一个外在的神作为崇拜的对象,因为他洞见整个身心以及周围环境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神性。与宇宙、磁场、信念、言行…合一。
人若能有此明悟,从而放下对“自我”和生命的妄想执著,则主观与客观的对立消失,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山川草木、瓦石瓶砵,也莫非神性的显现。只是到此境界,已无所谓“神圣”或“平凡”,因为这个二元价值观念本身即是虚妄的。超离观念的妄执,才能彻见生命的真实。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是孤独让一个人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和别人在一起,我们总处于社会状态;只有在孤独中,我们才接近自然状态。孤独是自己走向自己。当我们不用被迫与他人对话,才有时间与自己对话。社交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外在价值,但孤独却能塑造一个人的内在价值。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孤独是一种最本质最昂贵的自由。因为只有孤独的人,才能拥有真正的自我。
杜拉斯说:“一本打开的书也是漫漫长夜。”
庄子的书,就是孤独的暗夜之中,大声唱出的一首自由之歌。
白落梅说:“红尘陌上,独自行走,绿萝拂过衣襟,青云打湿诺言。山和水可以两两相忘,日与月可以毫无瓜葛。那时候,只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其实,享受孤独和自由,就是在享受人生。
享受孤独,与世俗相处
庄子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的精神境界高,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同时庄子并不是隐士,而是混俗人间,藏身于人群中。庄子钓鱼,看鱼儿游来游去,能感受到鱼的快乐;一段时间以编草鞋为生,有时穷得去借粮食,却不妨碍他的快乐和自足。享受孤独,最能体现庄子的精神在俗世生活中的历练。享受孤独,是清淡恬然的欢愉,与物质无关,与利益无关,它应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无需豪情壮志,却需豁达之心;无需禁欲绝俗,却需冷静自持;无需归隐山林,却需淡泊名利。庄子把心灵自由看得比名利地位要重要得多。当楚王派使者来邀请他担任楚国相时,庄子正在钓鱼,对使者他讲了一个典故:一只龟死后,它的尸体被放在庙堂之上,受人祭拜,尊之为“神龟”。庄子问两位使者:“对这龟来说,是死后留下尸骨让人崇拜好呢,还是活着在泥水里撒欢好呢?”两位使者说:“还是活着在泥水里撒欢好!”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也选择在泥水里撒欢!”
享受孤独,顺人不失己
庄子讲了一个“虚舟(空船)”的小故事:有一方舟在渡河行进,突然被一条船撞上,方舟上有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立即向撞来的船高喊着要对方回避,一呼不听,再呼不听,到了第三次呼喊时,便骂声连连,就在此时却发现撞来的船上,竟然空无一人,不仅骂声停止,而且哈哈大笑起来!人如果能像虚舟那样在世上遨游,就不会触犯任何人。庄子说:“唯至人乃能游于世不避,顺人而不失己。”
如果我们怀有一颗自足的心,顺人而不失己,不有待于外物,那么就像小船一样,虽然几番风浪,却不会沉下去,在风平浪静之后,仍然可以保持着本来的状态漂浮在水面上,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将狂风暴雨都容纳进内心,却不为之困恼和苦闷。
享受孤独,是一种心境,“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不过分严苛,也不过分放纵,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
享受孤独是一种姿态,是一些人行走于纷繁世间的姿态,不急不缓,享受一季花开的明媚,守候一季飘雪的纯澈;不被浮名蒙蔽双眼,不让虚伪遮住心灵。他们谦恭,温雅,与世无争,但他们有傲骨,有锋芒。
享受孤独,与造物者游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在时间的长河里,在浩瀚宇宙中,作为个体的人,在这时空里卑微如尘土。
我们生在世界是孤独的。这孤独是多么强大的存在,它不屑于成为你无病呻吟的措辞,而是你头顶之上笼罩万物的苍穹。这孤独是上天的赏赐,不会带来什么,貌似也不会带走什么,但却在那惊鸿一瞬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与荒芜。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认为,人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必须突破自身局限,视死生为一途,和宇宙融为一体,才能获得绝对自由。庄子说,“在上与造物者同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的“道”是宇宙生命的标记,归根到底是人的心灵在自我超越中所达到的最高的存在状态。这种状态不是纯粹主观的,而是主客、内外合一的,因而才是自由的。
“哪有人不了解自己的?”
之所以琢磨这个问题,是源于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突然心血来潮翻起了《普通心理学》来看,于是在前言里就看见这么一句话:人其实很难真正的了解自己。
我第一感觉是,这本教科书实在是不严谨。但又一想,那可是教科书啊,之所以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那段时间,我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见人就问:“你说,人为什么很难了解自己呢?”当然了,最终别人并没有给我满意的答案。不过我也没太上心,彼时的我整天愁啊愁,正为自己的不识人心而烦恼。
我深刻地认为,年轻人就应该四处闯荡一下。那些年确实跑了不少地方,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看了许许多多风景,也吃了林林总总的亏。坦白说,我并不是个善于总结的人,否则这个问题也不至于花很多年琢磨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能问人,有些只能自己解决。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这取决于“自知”,也就是我们要了解自己。我更加感觉到自知的重要性了。在实验中,我发现很多伙伴明明才华横溢,但因为不了解自己,以至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浪费了自己才华的同时,又暴露了自己的缺点。
一谈到定位,就不得不唠叨崔杰的曾经的主业:策展人。大众普遍认为策展人、策划、定位是营销人的事情,是艺朮的事情,是赚钱的事情。其实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给自己找到一个精准定位,然后才能继续修行,继续悟道。你信不信,其实很多人是找不到自己的,“本我”早就迷失在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以至于一辈子浑浑噩噩,甚至碌碌无为。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一定非要做多大的事业,至少应该活的明白通透。
我常常会在向我的学生们介绍个人管理时说:精准定位是一个基石,精准定位其实就是充分了解自己。一定要用最短的能够被感知的那个优点做你的定位,了解清楚你自己,然后才能创造出相应的内容。定位首先要了解自己,找到自己最大的优点去创造内容,这是制定“人设”的根本。如果一个人不了解自己,不仅仅人设是模糊的,也同样无法释放出自己最大的才华和潜能。
崔杰认为,修行不是为了圆满,而是最大化的激发潜能,创造等额的价值。人生急需战胜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因此,修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更聪明,更是为了有自知之明。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优点和弱点都不知道,又如何能战胜自己、创造价值呢?其实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才华。由于我们缺乏自知之明,使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被浪费。
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人的眼睛只能向外看,所以我们很容易看清楚别人的容貌,对自己的形象却是模糊的。事实上,我在20岁以前,依然不知道自己长啥样,我对自己的容貌是模糊的。后来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如此具象的事情尚且如此,更何况自己的内心呢?或许这个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对自己一无所知。
在用人上也是如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别人的长短,更要了解自己的长短。对此,鬼谷子说“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聪明人不用自己的短处,而用别人的长处,如此才能互补。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不明确,不自知又如何知人,与人互补呢?是的,是时候闭上眼用心反思一下自己了。对于知人和自知,到底谁先谁后呢?鬼谷子给了我们标准答案,他说: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人必先自知,不了解自己,也无从了解对方。人到中年,你之所以迷茫,不是因为你不知人心,而是缺乏自知者明,而是因为不了解自己。请无论如何找到你自己,因为:做人最难得的,不是聪明,而是有自知之明。
2020.3.15杰~闲赋~京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