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其笔,快如并剪,锐如昆刀,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工夫又锻炼至洁,看是平易,其实精纯。
他极少用典,只是以极其平常的语言,倾吐内心的感受。亲切自然、娓娓动人。
如《吾雏》
吾雏字阿罗,阿罗才七龄。
嗟吾不生子,怜汝无弟兄。
抚养虽骄呆,性识颇聪明。
学母画眉样,效吾咏诗声。
我齿今欲堕,汝齿昨始生。
我头发尽落,汝顶髻初成。
老幼不相待,父衰汝孩婴。
缅想古人心,兹爱亦不轻。
蔡邕念文姬,于公叹缇萦。
敢求得汝力?但未忘父情。
单读题目,舔犊之情已是跃然纸上,接着从女儿的名字娓娓道来,接着描述了女儿年龄、兄弟情况、娇痴而又聪明的行为举止,不假辞章却句句含情。
诗人又将自己的衰老和女儿的成长对举,毫无自伤之意,满眼是见女儿长大的欣慰,感情表达细腻而真切。
再读至《阿崔》题中有注,老年得子,三岁时卒,实在不忍卒读。
掌珠一颗儿三岁,鬓雪千茎父六旬。
岂料汝先为异物,常忧吾不见成人。
悲肠自断非因剑,啼眼加昏不是尘。
怀抱又空天默默,依前重作邓攸身。
一《哭崔儿》
刚经历老年得子的喜悦,却要感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诗人有如此遭遇,怎能不肝肠寸断。
怀抱又空四句真令人伤绝,再读《简简吟》与此诗相对,令人悲伤难抑。
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
十一把镜学点妆, 十二抽针能绣裳。
十三行坐事调品,不肯迷头白地藏。
玲珑云髻生花样,飘飖风袖蔷薇香。
殊姿异态不可状,忽忽转动如有光。
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
丈人阿母勿悲啼,此女不是凡夫妻。
恐是天仙谪人世,只合人间十三岁。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为人父母,也为人父母官,读《为州民》,诗人拳拳爱民之心,犹自感佩。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官者常会因宦海浮沉而患得患失,却很少反思为百姓真正做了哪些善事和实事。
诗人尤为难得,他以与州民告别这样少见的题材入诗,没有醉心于盛赞。
而是以父母官般的慈爱记叙了为官的不足与无奈,透露出离别的不舍与不安。
州民的欢送让诗人感到忐忑,他想到了州民仍承担着重税,仍忍受着旱灾和饥荒。虽然责不在我,但是否有这颗自责之心,即可成为判断为官好坏的标尺。
最后他欣慰地指出幸好在任时,他还办了一件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或可救助旱灾。发语真切,感慨良深,毫不矫情,更见出诗人坦荡的胸怀。
虽然白公所筑之堤早已无迹可寻,而如今将西湖隔成里外湖的白沙堤却是无史可寻。是何人所开?为何称其为白沙堤?
这条堤又有些什么样的故事,已无从知晓。两条白堤,一条是有名无实,一条是有实无名,而它们都与诗人有关。
于是,后人很高兴地将这两条堤合二为一,指着白沙堤言之凿凿:这就是白公所筑之堤,这就是白堤。
其实这又有何不可?这是百姓的认可,杭州人都喜欢这么说,喜欢看得见的白堤,喜欢将诗人的功绩代代相传。
千百年后,我们又何必将诗人的浪漫从那条长堤上剥离。
一位大胡子在去杭州的路上也曾说:“出外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校前贤。”
自古英雄相惜,文人相轻,对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来说,却不尽然。他们生时同欢同乐,相亲相爱,死时亦愿泉下结伴同游。如此交谊不可不谓厚。
可人到暮年,先是元稹去世,再是刘禹锡,三人同行,从此失散,怎能不令诗人悲声痛哭。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每被老元偷格律,元九向江陵日,尝以拙诗一轴赠行,自是格变。
还想和老元开着自卖自夸的玩笑,或者和梦得聊一聊柳子厚:“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可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