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三)
有了贷款回收和计息的知识后,就可以理解什么是“还款计划”了
有房贷的人都知道,银行每年都会给你寄单子,上面有本年的“还款计划”,也就是每月还多少钱。
(虽然央行会有加息、降息,但一般房贷合同都会写“次年执行”)
但是还款计划是怎么生成的呢?
在贷款开立之前,会有还款计划的试算,会将本金、期数、利率等输入由核心系统进行计算,得出每期的还款计划。
注:这一步的还款计划还只是一堆记录数据,只是模拟计算,不在核心内的表里。
而还款计划就是上一篇贷款(二)里介绍的回收方式以及对应的计息和计算公式得出的结果。
那么当贷款经过信贷等决策系统批准后,就可以在核心为客户开立贷款账户。
贷款的类型在贷款(一)这一篇里有介绍,加上贷款(二)里介绍的回收方式,组合后,可以变化出N多种“贷款产品”。
当然,银行不会全部去支持这么多贷款产品在核心系统里,只会拥有开展业务计划的贷款产品在核心系统的支持。
开立贷款账户后,会有授信贷款合同,当借款发生时,会有借据产生,就要生成还款计划,之后按照还款计划在到期日进行从用户的还款卡中扣款的操作。
还款计划会随着用户的还款进程,在还款日之后发生变化。
还款计划还会随着贷款产品的组成要素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变化。
- 本金变动:在贷款账户本金发生变化时变更分期还款额,主要指分次放款、提前还本并选择重新试算分期还款额、调整拖欠本金三种情况,不包括借款人正常还款带来的本金变化。
- 期限变动:在贷款账户有效还款期数变化时变更分期还款额,主要指期限调整,包括延长期限、缩短期限、暂停还款、中止暂停等情况。
- 利率变动:在贷款账户利率发生变化时变更分期还款额,利率变动又包括牌告利率变动、贷款账户浮动率变动,而引起贷款账户执行利率值变动。
- 累进变动:在贷款账户选择累进还款方式,累计间隔结束时,对分期还款额按一定比率或金额累进而变更分期还款额。
- 还款方式变动:贷款账户由于某种原因变动还款方式,导致还息间隔、还本间隔、累进间隔、首次累进间隔等发生变化,需要重新计算分期还款额。
- 还款间隔和累进比例金额变动:贷款账户还款方式不变,但还本间隔、还息间隔、累进间隔、首次累进间隔、累进比率和累进金额发生变动时,引起有效还款期数及执行利率的变动,需重新计算分期还款额。
还款计划生成以后,在核心系统的数据库中是以表的形式进行存放,还款计划需要通过批量任务进行更新。
这里说一下展期、宽限期的不同,展期是指延长整个还款期限,但宽限期是当期到期还款日的延长。
一般在核心系统中,数据库要存储客户的基本信息、贷款产品的信息、贷款账户的信息、还款计划等。
客户号(企业代码/身份证号)
客户名称
币种
贷款额度
借款种类(短期、中长期、长期)
还款方式(分期还本付息):
按季结息时必须输入对应存款帐号
自动还款标志(非自动还款/自动还息还本)
存款户帐号:发放贷款的帐号
结算户帐号:自动还款的扣款帐号(个人户)
贷款合同号
利率
逾期利率
签约日
还款日期:每期还款的日期
期数
抵押单编号
宽限期:贷款合同中允许延迟还款的最长期限
贷款到期日
贷款用途:30个汉字
经办人
责任人
核心数据模型:
image.png
贷款的一半流程,对公贷款举例:
个人贷款举例:
P.S. 贷款部分还没写完,还有贷款等账务处理、流程管理等。
为什么要把贷款类型、回收方式、计息、还款计划,单独拿出来讲?
因为,包括与做核心开发的工程师等交流也发现,往往过度聚焦于“记账”逻辑处理和跑批逻辑,如何从零开始设计核心基本没概念。
一个系统的设计都是从顶层开始的,经过对业务流程的分解,划分出处理模块,根据字段、数据需求设计相应的数据库结构和表结构,然后在前置中设计操作界面,在处理模块中设计对数据库的业务操作(增、删、改、查)
整体概念设计明确,经过合理划分后,单个模块详细设计也就自然而然可以推导出,详设都有了,数据库操作也就有了,就能写代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