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最后一节不是我的课,我在办公室忙着判孩子们昨天晚上写的作文。十一点半同事叫我下楼吃饭。我说一会儿就好,让她们先下。
十一点五十放学,还剩一两本,我判完又顺便去教室看了看值日的孩子,嘱咐了几句话,然后匆匆忙忙到餐厅。
刚刚进去,就有人喊:“原老师还没吃饭?没菜了!”走到厨房,新换的大师傅张口就是一句:“没菜了,你怎么才来?”看着我,话里眼里都是责备。我看看表,也不过十一点五十七,怎么能说“才”来呢?
但是我也不想多话,就轻描淡写地说:“没了我就不吃了,要不大米蘸点菜汤得了!”说着就拿了碗盛了一丁点米,把盆里剩下的一点点菜汤滴淋到米上。
这时又有几个老师进来,显然没吃的不只我一个。两个准备下班的大师傅也不走了,重新系上围裙,一个嘴里说着:“还有几个,一、二、………三个大人,一个小孩。再炒点菜吧,鸡蛋西红柿,还有点菜花……”边说边从放菜的袋子里抓起西红柿洗,另一个拿了鸡蛋往碗里磕。
我端了那一丁点菜汤米饭,嘴里说着:“好麻烦呀,还让你们重做,真是辛苦。”边就跨过小门到了一墙之隔的餐厅,就在门边处一个位置上坐了。
手机简书群里不断有人说话,我边吃饭边看着消息,抽个空也发个笑脸什么的,表示我在听。
“原老师,赶快,菜成了!”也不知道因为心不在焉,还是大师傅厨艺太高,我还没吃完那一丁米饭,菜就炒好了,有人端着碗从厨房出来,边走边喊我。
我嘴里答应着“昂昂”,手就赶快端起碗,起身一边朝厨房走,一边嘴就凑到碗边,筷子三下两下把饭扒拉进去。
端着空碗到了锅边,只见大师傅左手拿着炒瓢手柄,右手握一柄长勺,歪头倾身子地往一只伸到炒锅边的碗里扒拉,最后来的老师规规矩矩站着端着这个碗,那样子有点像讨饭。那个碗里菜也不多,勺子和锅底碰得叮叮当当滋啦滋啦,听着牙碜,仿佛在跟我说“没了,没了!”
我拿了碗就尴尬地站着,愣了有一两秒,自嘲地笑了笑说:“又没了?”本来也无意非要怎么样,没想到其中一位大师傅说:“没了呀,你不是说你不吃?”
其实把这句话写出来,你可以用任何一种语气读,不一定就是生气责备强词夺理等等意思。但是这为师傅选择的恰恰是让人很不舒服的一种语气,没有开玩笑,没有自责,语调不高,但绝不是小声小气,更不是低声下气,赔不是赔小心;语气虽然不是很生硬,但也绝对不是柔和婉转。我倒是从这句反问句里听出了强烈的感情:你自己说的,这不是我们的错!
我默默叹了口气,心说只当减肥了,大米也不是我的饭,算了,洗洗碗抹抹嘴刷了牙去球吧!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原老师不计较!
当然,下一次我仍旧会放学后到点儿来吃饭,因为我坚持认为之前的时间属于工作,再说了,饭做得不够就是不够,不会因为早点来就够,我不会因为怕吃不上而早点过来抢。
今天记下这件事,我想发个感慨:日常生活中,不管同事之间,还是家人之间,都要耐下心来,好好说话,千万不要总是绷着脸用反问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