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怎讲?这是万达广场的一个新华文轩书城,我感受到了侮辱。一年前去过,感觉不昨样。到现在没昨去逛过这个书店。为什么呢?每次进去我就感觉我被人扇了一耳光,为何有如此情绪化的表达呢?请诸位坐下来吃个包子,喝杯茶,慢慢的听,我来给你们讲一下,我如此论断的原因何在。
列位看官,请看这两张图片,最高的那格书柜,以前全部堆书,大概身高2米2左右的人吧,可以轻松自在的挑拣书。最下面的那一格呢也比较接地气,贴近地面,贴到啥地步了,也就是你跪在下面都不能看到。当然很多书店也都是这样的,在最上面最下面放的是复本。可是我可以明确论断,因为我当时通过拍照明确的感觉知道了书目,也就是说上边跟下边来说是不一样。那么这就意味着,如果真的是想看或者想找某些类型的书的人在这绝对是要失望。
那么这样一个书店为什么搞成这样的原因,是跟他是老旧的恩谁是很有关系的,虽然现在他叫新华文轩集团。我就想到现在我们去吃有些传统小吃百年老店之类的,有那种老的味,还是国营食堂性质的味道。完全是自己去端东西,态度更不必多说了。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直把那当做笑话段子来听,后来发现他是真的。就是说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些许多国营的食堂里边,(那时候还叫做食堂),然后呢,墙上面贴有所谓的规章制度。这也是非常常见的,然后有一个用比较漂亮的书法写出来的员工十不准,其中第1条,我觉得太搞笑了就是:不得随意打骂顾客。也就是说如果有可能或者是有一定的理由的话嘛,打骂打骂顾客,是可以的,但不能随意的打吧,你要有理由。我们从来不敢自诩自己是什么上帝,但这还是这让我刷新了三观。
我在80年代的一些杂志新闻报道上,经常看到有这样的一些故事,一些海外华人在国外打拼了几十年,然后终于改革开放之后回到了中国大陆,然后他们看了一下,尤其肯定要去逛百货商场,去了之后各有各的体会。我觉得很多都有这样的一种表达,就是说在日本在帝国主义欧美国家他们店员虽然都是笑颜以待,但是觉得是笑里藏刀,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商店,店员大姐们稍有不爽,噼里啪啦的一顿骂。这些老头被骂下来觉得痛快爽气,感觉到了祖国的魅力。这能否说是一种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呢?这就是一种受虐了,原因就在于他们因为距离而产生美,这是一个很可笑的,自然也是值得同情的态度。在这儿把它拿出来说一下,久久想诉说,一直没找到好的时机。
说了这么多归总一点,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啊,该想顾客之所想,为人民服务啊。过去这句话只是说说而已,现在希望他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如前几天大家都看到某个地方进行公开直播执法,然后遇到公安局的领导,然后当着大家的面,大打马虎眼信号,好在广大群众网民的眼光是雪亮的,最终把这个事给崩出来了。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如果这件事没有公开直播,那这岂不是司法的常态,细思极恐啊。
咱老百姓不说是得享上帝的待遇,不愿受到某些外来人在中国的超常的待遇,但请尊重一下我们作为一个人的自由存在,则幸甚至哉,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