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身边一个朋友感叹道:“你变了,你现在学习越来越主动了!” 哦?我这才猛然发现,原来自己这段时间每天加班之余,仍保持晚上高强度的学习,潜移默化了我原有的学习习惯。
那我原有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呢?
假设最近我想学习一门技能写作,我第一反应是先去买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了解大概写作是怎么一回事儿。等准备得差不多了,我才会去线上参加写作训练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很少会去考虑循序渐进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导致学到一半中途很容易放弃。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读者的你很容易发现,我很少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通过学习想达到怎样的程度?这次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惯性思维很容易让我们忽略思考这一环节,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就会自动默认目前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行动影响认知,认知改变思维。那么通过这次对《有效学习》这本书以及猫叔的求学课的学习,我到底学到了些什么呢?是什么让我的学习习惯发生改变的呢?通过以上学习,我找到一条学习链:
价值感 ➜目标➜ 实践 ➜成果 ➜反思➜提升价值感
我把上面的学习链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有效学习是以成果思维固化价值,不断创造成果,让价值感不断延续的动态过程。我想,正因为我学会了如何使用这条学习链,才终于走进了有效学习大门的门口。
一、价值感
我们一直在说价值感,价值感究竟是什么?《有效学习》一书里有一句话阐释地很清楚:「价值感是一个人自身对事物的感知,对知识与技能的感知,是在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体验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自身要和外界建立联系,而价值感是通过这些联系被我们自身感知的。
比如在工作场景里,我们部门做了一件事让领导以及其他部门都拍手叫好。作为部门的负责人,我会引以为傲,价值感油然而生。因为我们通过做了一件事,帮助了大家,满足了大家的需求,从而让我们的辛苦付出不被辜负。同样,作为我部门的同事们,也会引以自己身处优秀的团队为骄傲。有价值的选择一定是他人需要的、对其有价值的,对他人有价值的方向才是最有效的。所以,在行动之前,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去挖掘做事、学习的深层意义。有强烈的动机,有利于一个好的开始。
二、目标
我们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前,会先确定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再围绕这些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具有可实施性的计划。这些目标就像是马拉松比赛里每隔五公里就会出现的里程牌一样,告诉你一个阶段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准备进入下一阶段。
比如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小企业财务咨询师和职场助力师(主攻定位和沟通两方面),那么给自己定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在3-6个月之内完成公司财务体系的重建。做这件事之前,我同样也围绕该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具体计划,并且限定时间期限。在外界环境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按照这个目标计划书去做就可以了。换一种角度看,目标也是前进的大方向,确保我们不会偏离轨道。
三、实践
有了强烈的动机,有了明确的目标,剩下的就是去行动了。“不去干,然并卵。”一提到这句话,大家都知道是极致践行的猫叔。这里的实践和通常所说的实践不一样,我们可以称之为强实践。实践到哪种程度才可称之为强呢?比如我接下来在6月份有个计划,会在公司开展一系列的培训,那么我如何去做相应的准备呢?考虑到演讲能力是急需提升的,我会在开展培训之前的1-2周时间,去参加线下的演讲训练营,通过和行家近距离接触去学习别人的技巧,在反过来结合书本知识形成自己的一套演讲方法论,接着拿着这套理论去公司培训上实践。以目标为导向,采用这样的极致践行方式,有助于帮助你弯道超车。
四、成果
我们在做学习这件事时,一定要在每个阶段追求成果。有效学习是以成果价值固化思维,我们不断得作出成果,才会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价值感的存在。有成果代表对现阶段努力的一种肯定,一次次被肯定,会为你增添一份份力量,让你更愿意也更主动去做接下来的事。
自己本身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两年前,我还是那个迷茫无助待在一家民企看不到晋升空间的财务主管;两年间,我跳槽两次,工资翻了一番,中途还学会了英语口语,能用英文组织会议。不用说,我现在比两年前更加自信了。正因为这一次次成果的积累,让我更有勇气也更愿意去面对更大的未知的挑战。
五、反思
在牛人进化营里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每学习完一本书的一章,我都会想想今天我学到了什么?对我即将或正在做的事有什么联系?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怎么做才能做的更好?然后把它写下来,就形成了我们每天打卡的作业。反思其实是我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阅读一本书我们可以结合反思来收获心得,那么在生活、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把做过的事记录下来,每天对其进行反思提炼,有助于理清思路,继续前行。
六、提升价值感
依次做完以上五点,最终会让我们的价值感有所提升,周而复始,又开始运行学习链。而下一条学习链的强度会比上一条更强,因为价值感提升后,自我要求也会随之提高,价值感的刺激线也会随之上移,你也即将进入下一赛道的学习。
掌握学习链,祝你早日实现弯道超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