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诗以及赵丽颖主演的《知否》曲子广为流传。而我忽然想谈谈配角的“卷帘人”,想想曹雪芹专门在《红楼梦》中大书特书十二金钗的“又副钗”,自然是有必要的,也是精彩纷呈的,感觉也很有趣味。
让我们重温原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白话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一句“海棠依旧”,“卷帘人”是怎样的人呢?
一、是朴实的人,也许就如《红楼梦》里的紫娟、《知否》里小桃一样,也许是个中年妇女,文化不高,朴实无华,但阅历丰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那些海棠花,还活着,和前些天一样”。
对每天奔波劳累的下人来说,无论人生还是其它万物,最大的变化是生死、离别。要不,何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呢?所以脱口说“海棠依旧”。
二、是个现实、生活化的人。李清照多愁善感,伤春悲秋人,是活在诗情画意里。卷帘人是现实生活中具有烟火气的具体执行者,柴米油盐、吃喝拉撒都要做,类似王妈张婶、紫娟袭人,哪有细腻的心思去感受绿肥红瘦呢?
三、卷帘人与主人是投缘的人,关系融洽。卷帘势必是内室之事,要不也不会惊动浓睡的主人。粗使丫头一般进不了内室的。再一个很关键,就是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句话,也许是李清照内心独白,也许是与卷帘人的对话,有点闺蜜间交流、打趣、教授、矫情的意味与生活情趣。例如黛玉与紫娟。
四、卷帘人也许文化不高,但大概率是个略熟文采的人。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才女李清照除非有独特嗜好,是不会找粗俗之辈侍奉内室之事。尤其后两句,独白也罢,与卷帘人的当面交流也罢。潜意识里是把她作为倾诉对象的。心理学表明:相同经历或大概对等的人,最具有交流坦诚互动性。你看嫉妒、爱慕、合作、交流等等,大多如此。你与同学、同事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与父母或七姑八姨都是应承敷衍。嫉妒同事、同学比你多拿几千奖金,但不会嫉妒巴菲特、马云有万贯家业,因为悬殊太大不对等。

李清照正是这首诗里的“红”,具有主角的娇艳与光芒,“瘦”而惹人恋。卷帘人应是诗里的“绿”,“肥”而坚韧强。那种配角的默默牺牲与风雨无阻,更像千千万万的普通你我,不重要,无人关注,却活生生立在于天地间,反而更能感动于你我。
临未,一首小诗,送给健康、自立、自强,不畏惧“雨疏风骤”的我们。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