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班级的小朋友比赛获奖了,我有点羡慕,回家忙问孩子,有没有报名。他满不在乎地说,没举手。举手的小朋友中也只挑了一男一女,基本没戏。
我听了沉默不语。
老公回来,我和他探讨这个问题。
他从胜利者和失败者的角度来分析主动参与和被动等待中的心态差异,最后总结,还是要以胜利者的心态进行努力,努力过后,无论输赢,才可云淡风轻。
我不太清楚孩子听进去多少,但自己却入戏了。
对于主动和被动,我也有很多想说。在中学,可能是失败者酸葡萄心态在作祟,不敢举手,怕被别人耻笑,也无法承担失败后被人嘲笑的结果,于是总在自己的舒适区逡巡。
工作后,倒是想改变自己,主动寻求了机会,从最年轻的项目经理做起,也开始慢慢体会酒香仍怕巷子深的道理。
孩子现在的心态和我当时在校时如出一辙。不是不想参与,而是掂量着没有十足的把握,就不轻易出战。但殊不知这样也会错失很多机会,哪有等自己完全准备好才干的事情。我也可以打包票地说,那几个被选上的小朋友参赛前也是经历了魔鬼训练,才能确保最终的舞台呈现。
从另一个角度,我也开始反思,是否平时里潜移默化对他的成绩过分地看重,而忽略了对于他学习态度转变的赞赏。当我们过多关注于每次考试或比赛的输赢结果时,是很难在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领域大胆主动出击进而展示自己的。
道阻且长,虽然是很小的一次校内活动,但也让我看到了自己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认知偏差,也算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收获。
AI作图-向着光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