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给了你一个失踪的父亲,就会赠送给你一个焦虑的母亲,最终只会养育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在天津一所中学的门口,一个男孩子在路边失声痛哭。就在几秒钟前,他被身边同学眼疾手快地从熙熙攘攘的车流中拉了回来。
男孩子不顾路人惊异的目光,崩溃地嚎啕大哭,口中不停地说:“没有人为了我……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
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经常情绪失控崩溃。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越来越玻璃心,而是这一代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结构失衡的家庭中,他们成为了家庭关系紧张的替罪羊,身上所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了上代人。
《失踪的父亲,焦虑的妈妈,失控的孩子》书的作者迈克尔·P. 尼科尔斯博士,通过家庭治疗师的视角,结合自己所遇到的真实案例,为我们展现了家庭中的种种问题以及怎么解决家庭关系的死循环。
不良的亲子关系与病态的家庭结构有关
在中国式家庭模式教育中,置身事外的父亲,干涉过多的母亲,以及一个顽劣的青春期孩子,形成了一个动荡的小世界。
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忙于事业和工作,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学习和成长,甚至以工作忙为由,来推脱自己的责任。
于是,我们总会看到妈妈早上焦急地叫醒孩子、做早饭、送孩子上学一气呵成,放学接、辅导作业、检查作业、哄孩子睡觉一条龙服务,每个妈妈都像被架在热锅上的蚂蚁,忙的焦头烂额,爸爸却不知所踪,像根本不存在一样。
于是,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惊喜,都是母亲先发现的;孩子的每一次睡前故事,都是母亲开口读的;孩子的每一次生病,也都是母亲照顾陪伴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爸爸已经成了孩子的奢侈品了。没时间陪孩子、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已经从不正常现象成为了一个大概率普遍现象。
丈夫渐渐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对妈妈和孩子来说爸爸缺席了,对爸爸而言,家庭已经沦为了旅馆、饭店。
对很多女性来说,结婚生子,当妈后,因为丈夫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家庭中的隐形人,婚姻的不稳定使妈妈对于婚姻和丈夫的依赖减弱了。
于是妈妈会慢慢地把感情和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寄托在孩子身上。
曾经一个男孩因为考试分数没有超过95分,而被妈妈扔在高速路口的新闻引发网友的热议。
原来妈妈开车接男孩回家,当得知男孩考试分数没达到95分的时候,就骂他不争气,还拳打脚踢了一顿,更是生气到把他扔在高速口,自己开车回家了。
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给男孩妈妈打电话让她把孩子带回去,妈妈却说:“想走法律程序走法律程序,反正我不要他了,不要他了!”男孩听了妈妈的话,一直低着头不说话,估计被妈妈恐怖的情绪吓住了。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很多妈妈都不知道,自己对孩子发泄的情绪垃圾,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妈妈每天带着的那张情绪的脸,是孩子内心最深的恐惧。
不作为的爸爸越来越被边缘化,情绪不稳定的妈妈的妈妈越来越焦虑,夹缝里的孩子越来越失控。这就是现在大多数家庭的现状。
如何打破家庭亲子关系的恶循环?
1、对称型婚姻关系
大部分的家庭常态是夫妻沟通容易出状况,而且通常会受到自己的情绪左右,或者受到对方回应态度的影响,都想对方听从自己的。
结果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容易吵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有什么事情也懒得沟通交流。
婚姻的本质是一场合作,夫妻双方拥有共同的目标,夫妻双方有共同的努力方向,有一致的认知和生活态度,能同甘共苦, 夫妻双方保持清醒和独立, 有共同理想和价值观。
杨澜曾经在《找一个能帮你实现梦想的老公》一文中说道:
真正优秀的男人,他们也会希望自己的老婆是有抱负的女人,所以,如果女人有梦想,男人会全力支持的。女人完全可以让自己的梦想跟随着自己一起嫁给一个男人,只要他愿意帮你实现梦想,就说明他是一个懂得欣赏你的男人。
钱钟书先生,与妻子杨绛相处的日子里,钱先生就曾不止一次夸赞杨绛女士,说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又说她能够具“朋友、妻子、情人于一身”。
钱钟书曾写给杨绛这样一段话: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出生于钱家的公子,家务事从来不做,却和杨绛留学英国的时候,特意为她煮鸡蛋,烤面包,热牛奶。吃着钱先生亲自做的早餐,杨绛幸福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他为她做了一辈子的早餐,有了女儿钱媛,则变成为她们母女俩做早餐。
而妻子杨绛也在以后的生活中竭力照顾着钱钟书,就在这样的彼此对称的婚姻里,成全了钱钟书一家最幸福的“我们仨”。
真正适宜的对称型婚姻,本就是生活上的相互扶持以及精神上的理解共频,就像春雨对禾苗的滋润,而禾苗成长的果实更是对春天的回馈。。
2、共同养育责任
共同养育,简单得说,就是父母共同养育不仅仅要求父母双方都参与到养育中来,也要求父母在养育过程中互相理解、互相提供支持 。
比如,母亲希望孩子学习某种乐器,父亲则认为这可能会影响课业学习,那么父母双方应当就此问题进行讨论,母亲可以提出一些课业方面提高效率的方式等。
而父亲也可以给出一些该种乐器老师的选择、练习时间安排等的意见,在父母双方综合考虑之后最终实行,而不是为了省事直接采取一方的意见,出了问题就互相指责大吵一架。
如何共同养育?
确认好双方在养育中的分工。夫妻双方先商量共同养育的方式,每个人承担的角色,确认好对方照料和管教孩子时自己该做什么样反应,以及对方希望自己在管教孩子的时候是什么反应。
要给对方留下参与养育的空间。如果一个人将孩子所有的事情都承包了下来,那对方也就没有了参与共同养育的机会和空间。妈妈学会放手,爸爸自然懂得接手。
要肯定和鼓励对方的参与,帮助和支持对方的教养行为。哪怕是他现在做得不好,也要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他做得不好都是因为他没有机会练习养育孩子的技能,因此会显得生疏,但做多了他也就掌握了,所谓“熟能生巧”嘛。
当出现不一致的养育观念和方式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也不要私下在孩子面前对另一方的不是。对于养育中的不一致,父母要私底下协商和沟通,减少父母争执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3、通过改变自己改变另一半
每次乘坐飞机,耳边都会响起空姐的声音:如果飞行途中发生突发情况,家长要先为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再帮孩子戴。
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家长安全了,才有可能照顾到孩子。
然而,现实生活中养育孩子的状况截然相反, 因为,父母分工的不同,在照顾孩子方面妈妈的位置更靠前。 许多妈妈在不断忽视的自己的情况下,拼命想把孩子照顾好。
书中的沙伦就是这样,她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对于孩子始终是随叫随到,那怕她在疲惫。也总是纠缠丈夫,拉着他一起参加家庭活动。终于有一天,沙伦发现是在做无用功。
于是,沙伦开始把注意力从丈夫身上抽离出来,开始关注自己,并开始尊重丈夫隐私,给予丈夫足够的空间。而丈夫加入了一个著名的est团体培训班,通过学习放下心中的羁绊,不在疏远妻子和孩子。
夫妻双方的关系不是猫和老鼠的“你追我躲”,也不是纠缠者和疏远者的“控制和逃离”,而是站在对方角度来看待一些事情,并主动积极地改变了自己行为,进而让家庭的氛围变得温暖有爱,使得与孩子间的关系更进一步。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地学会去爱孩子,营造温暖有爱的家庭环境。一个不失踪的爸爸,一个不焦虑的妈妈,在孩子的内心,铸就出温暖的一角。
家庭和谐了,教育顺畅了,孩子就不会失控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