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与社会关系。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心理学家沙赫特1959年做了一项实验:
一个封闭的房间,里面有一桌,一椅,一床,一马桶,一灯,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物品。三餐有人送,但不和里面的人接触。报酬非常丰厚而且呆的时间越长报酬越多。
1995年7月29日,40岁的意大利探险家蒙塔尔只身下到一个200米深的洞穴,独自生活一年。洞穴里设施完备,有足够的食物,有卧室,卫生间甚至一个小小的植物园,但没有人事纠葛。一年后,他出来时体重减轻了21公斤,脸色苍白, 反应迟钝, 弱不禁风,大脑混沌,情绪低落, 说话结巴,很多词汇都忘了,与原先的他判若两人。他说:“我一个人在洞中生活,孤独得快要发疯甚至好几次都想到自杀。”
2.道德修养重要性。
给校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师:
我是一个从集中营中生还人的,我亲眼见到人眼所不应见到的灭绝人寰的情况。那毒气室是由有学识的工程师修建的,孩子都是由知识渊博的医生们毒死的,婴儿都是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的,妇女与儿童都是被那些高中和大学毕业生枪杀并焚尸的。所以我怀疑教育的作用。
我对你们的唯一请求是:请帮助你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不应造就一个学识渊博的 怪物,一个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或象艾克曼那样受过教育的屠夫。读书、写字和算术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更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重要性。-----
3.教师形象相关
教师“祛魅”关键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蜡烛”“春蚕”“阶梯”“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园丁”。
学生评价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原理课程教师赵卯生:
“在法大,不上赵卯生的马原课,大学学习是不完整的。微笑,自行车,山西口音和时时抖包袱的幽默,卯生哥是马原界最bling-bling的风景线,叫男生永远是哥们,女生永远是小姑娘,无敌搞笑的讲课风格外加超级亲切的大叔风范,赵卯生老师,你值得拥有!!
4.教师礼仪与着装
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
——《大戴礼·劝学》
教师的衣着妆容,往往透露出人生的哲学和价值观,是无言的课本,不可随便。
“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梅贻琦《大学一解》
“从游”之喻:教育乃是大鱼引导小鱼游的活动。如果作为大鱼的教师自身都言行“不雅”,不可能带出言行文明的小鱼—学生!---潘光旦
5.教师职业
“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礼记·明堂位。米仓是有虞氏学习的地方。
春秋时期,官守学业的桎梏被打破,私学兴盛,百家争鸣,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职业。
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一个人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实现他自己,成为实现他自己潜能的主人。 ——《学会生存》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雅斯贝尔斯(德)
你们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苏霍姆林斯基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一个秋日的下午,苏格拉底看着几十双渴求赐教的目光,苏格拉底慢腾腾地从又脏又皱的短袍里掏出了一个苹果,说:“这是我刚从树上摘下的一只熟透了的苹果。你们闻闻它有什么味道?”说罢,他拿着苹果走到每一个学生面前让他们闻。然后,他开始逐一提问学生。第一个回答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第二个亦然,第三个、第四个……答案完全一致。最后,只剩下坐在离他最远的座位上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站起来,看了看同学们,坚定地说:“老师,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同学们万分诧异。一只熟透的苹果怎么会什么味道都没有呢?但苏格拉底却欣喜地告诉所有的学生:“柏拉图是对的!”然后,他又把这只苹果交给那些疑惑不解的学生传看。天啊,这竟然是一只蜡做的苹果!可他们每个人都分明闻到了苹果的香味,这是什么原因呢?面对如堕雾里的学生,苏格拉底凝重地说道:“面对这只苹果,你们为什么如此相信我而不怀疑苹果的真伪呢?你们要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欺骗都是错误的吗?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