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一上学期,
有一选修课老师某次课不好好上,
给班上同学教授大学谈恋爱的事。
其中,那位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
“我建议你们大三或者大四再谈恋爱,
这不是因为像高中那样要你们大一大二刻苦学习,
不因谈恋爱分心,
而是当你在大学度过两年后,
你的眼界就慢慢开阔,
你已经在”小社会“里摸爬滚打两年了,
已经变得成熟起来,
而不是像大学刚开学那样懵懂或者迷茫。
当你们先度过这两年后,
再选择谈恋爱,
这样一方面心智更加成熟,
另一方面在大一大二先给自己争取获得一个良好的自身条件
之后才会有更优秀的另一半,更纯粹的爱情。”
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
就莫名想起了一句在网上的句子,
“老子上大学是为了脱贫的,不是来脱单的。”
很多同学都幻想自己大学会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都迫不及待地想谈恋爱,
尤其是脱离了高中的苦海,
那委屈了三年的荷尔蒙就开始慢慢溢出来了。
大学刚开学没几个礼拜,
一对又一对地冒出来,
QQ动态里出现一批“官宣”
“余生请多多指教”,
下面评论一排“99999999”。
更为厉害的是,
有些人高考后暑假就动手了,
在学校新生群里找异性同学聊天搭讪。
我觉得那些高考后向自己喜欢的人表白的同学,
或者在高中“暗度陈仓”三年
高考后光明正大地在一起的小情侣,
其实都是合适的。
只是最怕这样一种心理:
别人一个个都谈恋爱呢?我呢?
还没遇上对的人,
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幻想一场恋爱。
盲从地去谈恋爱,
其实都是低质量的,
还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02
大学寒假回来,
高中同学聚在一起,
总是会开玩笑地问,
“谈恋爱了吗?”
“哦,女同学给你发消息哎!”
“有没有妹子给你打电话啊?”
同学聚会,
总是不可避免地聊到谈恋爱这件事情上,
似乎受到了“高中时期男生聊女生,女生聊男生”的影响。
这其实好像父母的逼婚与催婚。
关于谈恋爱这件事,
我很想对许多同学说一句话:
“不要老是幻想谈恋爱或者期盼一场邂逅。
谈恋爱太早,
其实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没有遇上对的人,
千万要扛住,
不要因为想谈恋爱而随便找一个人处对象。
在大学,还有比脱单更重要的事。”
就像一开始那位老师说的,
大一大二我们心智不是很成熟。
以前我在网上看过一个调查:
大一开始谈恋爱的,
最后分手占比率是80%;
大二开始谈恋爱的,
最后分手占比率是67%;
大三大四开始谈恋爱的,
最后分手占比率为55%。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恋爱质量,
跟一个人的阅历与成熟度有关。
为什么谈恋爱越早最后分手比率越高?
“因为大一大二时候彼此的心智都还没发育成熟,
对自己对恋爱都没有足够的认知,
所以就会很容易选错恋爱对象,
于是由于不合适而分手。
03
我之前说,在大学有比脱单更重要的事?
额,举个例子,
做到经济独立,戏称“脱贫“。
我有位大学同学,
他说他不想太早谈恋爱。
因为他认为现在的他没有足够的钱去维持一场恋情。
我对他说,”你太现实了。“
他说,“你错了,
这不是现实不现实的问题。
我不想在约会时还要考虑餐厅多贵,
买个礼物多贵,
去酒店定房间还要考虑几百一天的问题。
谈恋爱不只是关于双方的情感,
也关于双方的资金情况。
我只是不想在谈恋爱时还要去考虑钱的事。“
我哑然了。
他说的虽然有点“拜金“,
但是没毛病,说得很对。
在大学,谈恋爱不仅仅需要花费时间精力,
还需要花费金钱。
真的有些情侣在大学就是因为钱的事而吵架,
甚至分手。
为什么要晚点谈恋爱?
因为我们需要努力做到经济独立,
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给自己争取获得一个良好的自身条件,
这样在谈恋爱时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
是啊,要想娶到杨绛,
必须努力成为钱钟书。
我为什么说在大学脱贫比脱单重要?
其实说的不是一定要赚到足够的钱再谈恋爱,
也不是让你们遇到喜欢的人
然后想起自己没钱的现实于是放弃追求,
而是说不一定非要早早谈恋爱,
盲目地去找另一半,
我们先给自己争取获得一个良好的自身条件,
做一个优秀的人,
这样我们遇到喜欢并且同样优秀的人不会觉得自己高攀,在一起时也不会因为钱的事争吵,不会太落魄。
当我们登上更高的山时,
我们会发现对面有合适的人等着我们。
这时,我又回到了那节大一上学期的选修课。
同学们听完了老师说的话,
问,“那老师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谈恋爱的呢?“
那老师微微一笑,“高三。“
靠!我的命题又被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