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艺术品
漫谈中国书法历史

漫谈中国书法历史

作者: 邹飞燕 | 来源:发表于2016-10-12 11:23 被阅读271次

写在前面的话:简书取名应来自于古代的木简和竹简,那我的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就以书法为主题吧,供各位专家拍砖。

上世纪初最早的中国汉字——甲骨文的出土引发了海内外学者对汉字研究的热潮,从出土的那几千件龟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汉字的源头。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呢?我想从甲骨文的特点可以看出原因在于以下几点:1.在字的构造方面,我认为甲骨文中最早的汉字肯定是象形字,象形字都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景物在实际中的表现,属于图画文字,因此这就决定了汉字的发展是从方形开始的;2.甲骨文中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合起来含义准确,而不要求固定,一个字的写法很多,因此早期汉字的体现方式也只能是方形;3.因为甲骨文是用锋利的石头或者刀刻在动物骨骼上的,因此笔画较细,以方笔居多,以上这几点应该就决定了我们的汉字就是一种美丽的方块字。

一.书法艺术的开端

  中国书法史可以说有甲骨文开始,开始的甲骨文构造很粗糙,到后来越来越美观,说明人们在书写甲骨文的时候逐渐开始注意到文字的美观性,这应该就是书法艺术的雏形吧。原始社会生产科技水平落后,在恶劣的大自然中生存下来是原始居民的最大愿望,这个阶段是人类从大自然中占得主动地位的开端,但很漫长,因此在很长的一段历史中,甲骨文一直没有经历过质的飞跃。

  历史的的车轮来到了商朝中后期,随着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青铜器开始出现,从我国安阳出土的著名铜鼎——“司马戊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精美的文字刻在内壁上,或阴文或阳文,写的主要内容都是当时的法律条文,还有当时铸鼎的目的之类的文字。我们可以从不同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在周朝初年已经发展到了一种新的形态——金文(钟鼎文),周初之金文,除笔画比甲骨文雄浑,书体仍有甲骨文的遗风,笔势多取纵,只是铭文的字数较多。可以这么说汉字在那个年代还没有成为传承文明的工具,它们还没有走出宫廷,充当的只是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统治的工具而已。由于周朝后期诸侯混战,群雄割据,之后的汉字逐渐形成了南北流派,北派以齐为代表,南派以楚为代表,这种格局直接影响了中国汉字在之后两千多年的发展,“北碑南帖”由此开端。

  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篆书成为统一的文字,书法艺术由此开始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而此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书法家——秦朝的宰相李斯,他是汉字走上艺术道路的标志,他是中国公认的篆书第一人,从此汉字走向了民间,开始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使命。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

  中国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隶变。秦朝初期,汉字的主要载体为竹简和木简,主要写作工作为刀和笔,比较笨拙,也不甚美观,当时汉字的主要形态有大篆、小篆、诏版、刻石以及晚期出现的隶书。唐?张怀瓘认为“隶合文质,程君是先”,相传程邈为隶书的创始人。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力强劲的朝代,它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历史地位,它的国号成了我们民族永远的名字。同华夏文化在此时确定了自己的地位一样,汉字体系也在此期间开始丰富,为后来书法艺术在晋代开出齐葩打下坚实的基础。隶书正是在汉代逐渐成熟,隶书虽然历经两千年,但今人仍然十分喜爱,其故安在?我认为这与隶书的特点有关,隶书的形态本身就充满了艺术的美,隶书的姿态通常是:横画行笔先昂后沉,再挑起作尖锋而呈波势,撇和捺互相背离而分张,也尖锋挑起。好的隶书作品犹如美妙的舞蹈,令人回味无穷。东汉年间,蔡伦改进了造纸书,让汉字有了一个十分廉价而又合适的载体,草书由此发端,人们可以在纸上随意发挥自己的才学,犹如脱缰的野马,不再受书写条件的限制,一批书法名家出现:汉章帝、杜度、梁鹄、蔡邕、张芝、许慎等。草书一般又分为三种,即章草、今草还有后来出现的狂草,章草字字独立而不牵连,笔划有波磔,今草字字牵连,笔划没有波磔,后来的狂草更是热烈奔放,看着就觉得豪情万丈,视觉冲击十分强烈。

  东汉末年,王室没落,诸侯混战,经历三国混战后天下归晋,此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书法家——钟繇,我认为他的书法可谓“真书绝世,刚柔皆备”,也有人说他的书法“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天下三分归晋,书法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一时之间,群星璀璨,让人目不暇接,最有名的恐怕就是“三王”——王羲之、王献之、王珣,还有胡昭、韦诞、卫觊、卫瓘、卫恒、索靖、陆机、王导、庾亮、庾翼、桓温、谢安,还有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此时“帖学”在此时开始兴盛,行书由此开始兴盛,出现了后世给予极高评价的“三希帖”——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卫夫人的书法被人称为“碎玉壶之冰,烂瑶台之月,宛然芳树,移若清风”,我带有偏见的认为卫夫人肯定是一位美女,内外兼修的美女,可以想象一下,昏黄的烛光下,外面是静静的夜,书房里静悄悄的,一位身着白衣的女人在那挥毫泼墨,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

  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此时的书法才算真正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

  唐朝的书法以楷书为胜,按时段可分为初唐、盛唐、晚唐。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和薛稷被后世称为“初唐四大家”,尤其是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书法作品在当今的书坛也十分受到推崇,到了盛唐,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的变化和发展,书法风格由初唐的方整劲健趋向雄浑肥厚。真草更彻底的摆脱了王家书派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时出现了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家,他们分别在狂草和楷书方面开创了新的境界。篆隶二体重出江湖,虽未超越古人,但也出现了一些名家,篆书如李阳冰、史惟则,隶书则有韩择木、蔡有邻、李潮等。

  宋代书法则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出现了宋四大家“苏黄米蔡”,其中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更被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虽然也出现了这些名家,但宋朝的书法走了回头路,开始“尊王”,三百一十九年的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有形成自己风格的书法,造成了书道在这段时期逐渐衰微下去。

  元初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法晋、唐而少创新,元文宗喜好书画,书法一度出现兴盛的局面,赵孟頫、鲜于枢等名家也逐渐出现,他们主张书画同法,注重文字的体态,因此元代书法家一般在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但元代书法纯粹是继承晋唐,没有自己的时代风格,只有赵孟頫一家独具风格,变化多端,他的行书对明清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人也十分喜爱他的书法作品,常常独自欣赏其间的精妙之处。

  纵观元代书法,成就大者还是在真行草书之上,至于篆书没有什么特别出色的名家,但有元一代逐渐形成了这种以真、行、草书为主流的书法。另外元初名相耶律楚材也是一名大书家,只是他在政治上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他在书画上的成就。

  明代是书法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朱元璋出身草莽,靠着一帮兄弟和一帮谋士打下了万里江山,但文人在明代地位十分尊崇,清流滚滚,文官常不畏生死直言犯上,所以明代的许多政治家都是书法家,例如:解缙、李东阳、张居正、杨士奇、杨荣等都是书法大家,他们创造了对后世楷书发展影响深远的“馆阁体”,学子为求入仕都争而学之,但该体横平竖直过于拘谨,失去了书法的生气,少了书法味道和个人风格,政治书家成就不算太高。

  明代书法大家大多来自民间,如董其昌、文征明、祝枝山、徐渭、唐寅、黄道周、米万钟等,他们善书善画,作品涉及的题材和样式十分广泛,如董其昌的《临怀素自叙帖》、《草书诗册》,文征明的《草书七绝卷轴》等。总的来说明代由于政治十分严苛,理学兴盛,明代书法没有太多的独特之处,只不过是存世的著名作品比较多。

  清代学习书法的人非常之多,上至皇帝,下至普通百姓,精于书法的人比较多,这也与清代皇室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有关,清代的皇帝大多数人在书法上都有比较高的水准,如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四个字就是来自是清世祖顺治的作品,伟大的康熙皇帝手书的“避暑山庄”,还有在明孝陵的“治隆唐宋”,而乾隆更是爱书成狂,“三希帖”的名号就由他而来。

  书法在清代296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出现了许多在各字体上都取得十分伟大成就的书法家,如王铎工行书、傅山工草书、金农善漆书、伊秉绶善隶书等,另外还有许多书法大家,如刘墉、郑板桥、包世臣等,晚清更是出现了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大家。而中国两部十分重要的的书法评论作品也在此时出现,一部是包世臣的《艺舟双楫》,另一部是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总的来说清代书法走过的是一条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先碑后帖的发展之路,为现代书法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三.古代书法艺术发展之路的总结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汉字在不断变化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总的说来,汉字的发展受到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汉字的载体,也就是字写在什么东西上,很明显中国汉字的书写载体经过了一条从骨—器皿—木片—竹片—帛—纸的变迁路线,在此期间各种字体应运而生;二.书写的工具,最初的汉字是用石头刻,后来有铸,再后来用刀,后来才用到笔,我们用“刀笔吏”表示文案工作者就可见一斑;三.文化的发展,政治相对宽松的朝代书法艺术的取得的成就更大,如晋、唐、宋、明,而政治严苛的朝代通常在书法作品上稳重有余,创新不足,如汉、宋、元、清;四.汉字使用的范围,汉字最初是古代先民记录自然景物形状的符号,后来发展成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秦汉之前的几千年都没有得到重大发展,直至汉字逐渐走入民间,在吸收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后,书法艺术才有了巨大的进步,才有了今天的辉煌。

相关文章

  • 漫谈中国书法历史

    写在前面的话:简书取名应来自于古代的木简和竹简,那我的发布的第一篇文章就以书法为主题吧,供各位专家拍砖。 上世纪初...

  • 书法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书法艺术是如何产生的?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汉字的历史有多么长久,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有多么长久。中国的汉字与书法产生...

  • 老王漫谈说袜子

    中国纱线网,天天有分享,欢迎收看老王漫谈。 《老王漫谈》第34期 如今平凡普通的生活用品袜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

  • 中国书法历史第一女书法家,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书法堪称妙品

    如果要给中国书法历史上的男女性书法家分开排个名,那么中国历史上的最出色的男性书法家是王羲之,而历史第一女性书法家非...

  • 中国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十大国粹中,书法名列第一 中国书法,中国人的骄傲! 王羲之《兰亭序》 中国书法 经...

  • 书法家巩凌老师作品赏析

    纵观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凡是尊重中国书法传统,按照中国书法传统方式认真书写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都具有欣赏价...

  • 书法家巩凌老师在奋斗中崛起

    纵观中国书法历史的长河,凡是尊重中国书法传统,按照中国书法传统方式认真书写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品都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

  • 漫谈书法

    一、群的建立 各位听水轩的群友,欢迎大家齐聚雅室,参与我们第一次的公益沙龙活动。大家可以打开我分享的简书,同步看到...

  • 王子铭谈书法书写姿势和执 运笔

    中国书法历史博大精深,文化内涵深厚,从它的历史中,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书法的由来和作用。因此,书法有法,在古汉语中,法...

  • 01中国历代书法名言

    中国历代书法名言 学习书法,应懂得书写之法。 中国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的传统。前人于长期的书写实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谈中国书法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ki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