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漪老师的教学思想
通过于漪老师的《往事依依》,肖培东老师传递于漪老师关于语文的一些教学主张。
一、文本与语言
1.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坎,要陪伴教师一辈子,语文教师要离得起来,就必须跨过这道坎,这非常不容易。
2.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一定是首先由文本解读的普适性规律,再来考虑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语文教师要进行文本解读,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文本解读,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审美能力,这和休闲阅读是二个概念。
3.文本解读中第一层是作者的原意,第二层是文本的意义,是作者在写作时未曾想到的,但在历史的进程中会产生的丰富多样的意义;第三层是读者,我们的文本解读是不可能和作者的原意完全重合的,只是尽量接近作者的原意。
4.我们教师要做读者,对作者的原意进行揣摩。在尽量接近作者原意的过程中,经典作品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意义越发丰富。由于时间、空间的差距,我们对这些意义进行评价时,有差异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
5.生成式阅读,经过反复阅读,在原有的意思上,又多了自己的体会,这时的意义是叠加的,有新的生成。我们今天讲教材的钻研,就是不要墨守成规,应该读出心意,这里面就有叠加的成分,这个叠加的成分里,有时代的特点,有个性的体验,有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6.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和宽度往往决定了教学的高度,文本解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的阅读关键在于对语言文字有没有敏锐的眼里,有没有思维的火花,也就是说文字背后是什么,他搞清楚了没有,我们说不要误读,不要浅读,希望要有高度,其实就是希望教师鲜活的生命体验,能够在课堂上震憾学生。
7.在当代中国文学中,文章家能兼具对于芸芸众生感情领域测度之深细与对于东方佛道境界体认之高深者,实在是少有能逾杨绛先生的——胡河清《论杨绛》
8.愧怍,不仅是作者自我灵魂的无情审视,更是替一个未曾充分反省、忏悔的时代树立了人类良知标杆。
愧怍,是一个无辜生命体对一切生命欠然状态的全力担荷。
愧怍,是人类眼光、人类情怀,知识分子的担当与良知。
愧怍,站在更高层面来思考苦难,思考苦难的价值以及我们面对的方式。
9.从课程功能来讲,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学习的独特性任务,是开展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语文素养实在积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建构起来的。
二、教师与读书
10.读书确实是生活中的一大乐事,自己日常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读书,好书引人进知识宝库,增人见闻,启人心扉,使人乐而往返。
11.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于漪说摆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扎实的学识,而扎实的学识与读书紧密相关。
12.要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就须先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每一篇课文,总要查清时代背景,推敲词句,理清作者思 路,脑子在课文里来来回回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追根溯源,弄清三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而不是那样写?
13.教师应该是读书人,是文化人。读书是的有门的,是有路的,随便读读是不行的,如果真的得门而入,就会事半功倍,终身有用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和人的根本区别在灵魂,在精神世界的状况,教师工作的质量的高下相当程度取决于他的精神世界是丰满还是贫瘠。
14.读什么书,要真正读一点“磨脑子的书”,读一点经典,书是文字的产品,其实质是人的历史和灵魂。读书就要看到文字背后作者的身影,就是读许许多多的人生,就能够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15.好的朗读是学生积累知识,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的过程,能赋予语文课堂教学无穷的生机与活力,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鲜活起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预感,体验品味。
16.教无定法,朗读为本。1)符合汉语的特点,富有音乐节奏美,遵循母语规律。2)符合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律:感受——领悟——升华;3)提高语文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读写能力的提高,记忆思维的发展,均起到独特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5)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使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一种积累的过程。
17.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优势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基本的、不会过时的教学方式,不论现在的新课标,还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也不管是何种体裁的课文,都牵涉到朗读。
18.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叶圣陶
三、课要上得一清如水
19.教师要沉到文本中,对所教文章洞若观火,心中就会透亮。反复推敲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这堂课究竟让学生学到什么须明确,并要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静心剪裁,处理详略,突出重点,根是根,枝是枝,叶是叶,千万不能搅合到一起。
20.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线索要分明,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清楚明白。
四、课要上得生命涌动
21.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学习、求知、听说读写是生命活力的展现,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用生命唱歌,就能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课要上的生命涌动,须做到三激一实:激情、激趣、激思,主动积极进行语言实践。
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着力启发学生“好之、乐之”,初则萌发热爱的感情,继则求知的欲望在心中激荡,终则进入美文佳作之境,咀嚼品味,乐在其中。
五、入情入理的讲课
语文课要让学生感受到艺术享受,那就是极大的成功,学生学语文,深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追求,学有方向,学有快乐,那就不会浪费青春。
教学原本是教师的即席创作,需要热情,需要功底,需要智慧。三尺讲台虽小,演绎得都是古今中外经典著作中的社会更替、人生感悟、思想结晶、博大、深邃、需要我这名教师一辈子学习、探寻。
二|青春期心理健康
青春期最需要我们关注的几点:
1.青少年最重要的课题:不能做自己是人生最大的挫折。
2.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要:信任、形象、空间、朋友、尊重
3.父母对孩子最起码的要求:闭嘴
4.自我关系是河流的上游,夫妻关系是河流的中游,亲子关系是河流的下游
5.亲密关系是照妖镜,实质是你没有能力得到爱(你不知道如何爱自己)
6.家庭动力:责任、需求、感情
7.创造好的家庭氛围:父母的关系、妈妈的情绪、爸爸的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