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月的5号制定了5月份的阅读计划。奇特的一生+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技术元素+精要主义+异类+创业维艰+原则+向着光亮那方,总共八本书。截止到今天为止:完成的情况如下:
奇特的一生:已完成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已完成
向着光亮那方:已完成
精要主义:完成60%
技术元素:完成30%
原则:完成75%创业维艰:完成60%(之前看的)
异类:未开始读(之前已经看过一遍)
加上这个月看完的几本未在计划中的书目,分别是
暗时间(第二遍阅读)
文子和浩森一起走(已完成)
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已完成)
这便是这个月的阅读情况,当然这个月还没过完,还剩下几天的时间,趁着剩下的几天时间,多看完一本是一本。每次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开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会遇见哪个有趣的人,看见哪样美丽的风景,你也不知道会在哪个奇妙的瞬间就邂逅了哪些美妙的句子,用怎样一种简洁又巧妙的语言告诉你人生的道理。正如李笑来在他的众创书籍《七年就是一辈子》里面提到的:“读一本好书,基本上就是对操作系统的一次升级,或者起码一点的升级(叫“打补丁”也可以)。然后呢?有的人一年升级50次以上,有的人起码12次,也有的人好几年都不升级,后来干脆就那么对付着用了,却也不觉得自己落后”在读这几本书的过程中几乎每一次都能够真切的体会到那种操作系统升级的感觉,兴奋,激动,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思维碰撞跳跃的状态。我读书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喜欢边读边在书上写写画画,标注一些需要做笔记的地方。每一本书都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地方,挑选一些整理出来。
1.奇特的一生:他认为他那些本本是“时间统计”。好比账簿,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统计支出的时间。我发现,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坐电车,我看的不是一种书,有两三种书。如果是从起点站坐起(例如在列宁格勒),那就可以有位子坐,因而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写字。如果电车很挤,有时候只能抓着扶手杆勉强站住,那就需要小册子,而且要比较轻松的。现在列宁格勒有许多人在电车上看书。
2.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我一直相信,有一天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庭。这大千世界的一隅,总有一天会有一盏等着我们回家的蹬而年轻的时候所有的颠沛流离都将成为日后心中的慰藉,是青春的圣火,是跃动的生命。它们闪着光,透着亮,提醒着我们曾经那么年轻,曾经那么敢闯,曾经天不怕地不怕,曾经什么都可以接受和忍耐。
在这个屋子里,我开始每天1500字写博客,雷打不动地坚持,开始用电饭锅给自己做饭,买了一个二手洗衣机200块钱,都是从这里开始
3.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我每天琢磨的,就是我怎么变身,我要成为谁。表达少年的愿望有很多途径,可以想一想,说一说,我像表姐一样,选择了写一写。对我来说,写一写踏实。就这样,二十三岁的我写下了自己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纲领性文献——《一生的计划》。一生太长看不到头儿,我就先写了未来十年。因为许多愿望当时看起来太宏大太遥远,所以索性把期限留得长些。比如在计划里的毕生愿望栏(T h i n g st o d o b e f o r e I d i e)我写下“出版一本书”,我想那估计是到暮年才能完成的事——当时绝对没敢写“畅销书”仨字
人的一切痛苦 ,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4.暗时间: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它需要的只是你在一个领域坚持不懈地专注下去,只需要选择一个不算太不靠谱的方向,然后专心致志地钻下去,最后必然能成为高手或绝顶高手
但更要命的是,有人会因为无法做出决定就推迟决定,然而实际上推迟决定是最差的决定,在推迟决定期间,你却没有任何一条路上的积累,白白浪费了时间
5.原则:渴望进化,渴望变得更好,也许是人类最普遍的驱动力。喜欢你的工作,欣赏一件工艺品,热爱一项体育运动,都是源自内心对更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大多数人都觉得为实现梦想而苦苦挣扎,比如想要玩具,更好的住房,赚钱,名望等等,认为实现这些梦想就能开心。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我们努力实现了梦想后,人们很少会知足。我们会有新的目标,或想改善我们拥有的东西,这都是很正常的。追寻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成长,也促使我们接触的人与事成长。我们想实现的梦想只是个诱饵,促使我们在实现之后去追求更多梦想,促使我们成长。和实现的那些梦想比起来,成长本身对我们和周围的人才是最有意义的
同样,对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感取决于同自身期望值的关联度,而非个体条件的绝对水平。例如,一个亿万富翁输了两亿美金,他可能会不开心,但如果另一个身价一万美元的人意外获得了两千美金,那他可就乐开了花。这条基本原则说明,通往幸福之路有两条:1)期望值高,努力超越;2)降低期望值,符合或低于自身客观条件。大家一般都会选第一条路,也意味着想幸福,就得不断成长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