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动机决定了做一件事,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动机?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魔鬼经济学1》这本书是由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史蒂芬·列维特和美国知名作家史蒂芬·都伯纳所写。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1.托儿所的烦恼
请听题,这道题如果你做对了,那么你具备了管理一家幼儿园的资格。
假设你是一家托儿所的所长,托儿所明文规定:托管儿童下午4点之前,必须被接走。但问题是,总有家长不守规则,经常迟到。所以,每天下班时,总有几个惶惶不安的孩子还没有走,至少得有一名教师留下来等待姗姗来迟的家长。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这家托儿所的所长,你该怎么办?
这个所长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候有人建议了:对迟到的家长,进行惩罚。毕竟,托儿所不能白白照顾这些儿童。老师不能下班,他们的加班费怎么算?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普遍,于是经济学家决定以以色列海法市的10家托儿所为样本,进行调查,以验证这一解决方案是否有效。
调查为期 20 周,但罚款措施并未立即实施,在前 4 周的时间里,经济学家仅仅将家长迟到的次数记录在案,且每家托儿所每周平均有 8 位家长迟到。到第 5周,罚款措施开始实施,托儿所宣布,迟到 10 分钟以上的家长,每名儿童每次罚款 3 美元。
惩罚措施实施以后,家长迟到次数立即增加了,没过多久,每周迟到的家长便增加到了20人次,较原先翻了一倍以上。
显然这个措施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2.动机
从经济学角度讲,动机分为三大类: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
很多时候,一套动机方案常常三种皆有,而人的行为是这三种动机综合作用的结果。
以美国的禁烟运动为例。每包烟多收3美元的“罪孽税”,这是能有效减少烟草销售的经济运机;餐馆、酒吧等场所禁烟是有效的社会动机;而美国政府声称恐怖分子通过贩卖黑市香烟筹集资金,这是能有效唤醒良知的道德动机。
那么以色列托儿所采纳的罚款措施错在哪里?
3美元的罚款太轻了。按照这个价钱,独生子女父母每天都迟到,每月也只需多花 60 美元,仅为基本托管费的1/6。
因此,就幼儿托管费而言,这个价钱相当划算。
但托儿所实施罚款的措施,本质上是更改了动机。这一措施的本质是用经济手段,即3美元罚款,取代了道德手段。即家长迟到时理应产生的内疚感,毕竟明文规定不能迟到。
可是,惩罚措施一出台,他们每天只需要多花几美元,就可以消除内疚感。
而且,由于罚款数额太低,让家长认为接孩子迟到,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3.动机的迁移
我们做任何事情,基本都出于经济动机、社会动机和道德动机。
所以,当经济学家在调查的第 7 周取消了罚款后,研究者发现家长迟到的次数并没有什么变化,现在他们可以放心迟到了,不用交罚款,也毫无愧疚感
这就是环境对做事动机的影响。
因为托儿所是经济行为,我们还有要从经济动机着手解决问题。
那么多孩子,你指望每个孩子都能按时离开学校,显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你指望托儿所的规定生效,并不现实。
但如果长此以往,你总是留下一个老师,照顾迟到的父母的孩子,对老师也不公平。
所以,回归经济行为,托儿所的最高策略是提高迟到罚款的金额,并把它作为奖金发给当天留下来的老师。
这样,家长会因为较高的迟到费用,按时接孩子。老师也会因为有合适的补贴,不会对加班这件事心生怨言。
总结一下,我们做事的动机有且只有三个。针对不同的情景,合理调整自己的动机,很多时候能帮我们减少迷茫和烦恼,增加效率和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