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能力,我个人觉得在所有能力中排第一,处在团队中、社会中,我们不免要与人协作,好的沟通会事半功倍,同时与领导、同事、客户打交道时,好的沟通会给我们的专业能力锦上添花。
我觉得沟通能力,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提升:
1.洞察人性,能同理他人+了解自己,做出最好的沟通姿势。
记得之前做的一个项目,其中有个系统是我负责推进,一开始与对接人通过电话做了几次基本沟通后,我按照日常套路,准备了初步原型等建设方案材料,然后约了客户讲解建设方案,记得当时原型讲了没多久,客户就开始提一些超出建设范围的内容、并且频频摇头,临了拿出一打纸说:这里有一份很不错的方案……当时我心里已经明白,客户已经有了心仪的合作对象,所以立马报告了直属领导,但是公司决策链很长,同时在没有明确客户想法的情况下,不会做出其他决策,就安排我继续跟进,后续的需求调研安排,对接人一直在打马虎眼,或者推迟调研什么的,搞得我很被动,但我把每次的沟通和结果都记录下来。后续由于推进缓慢,领导开始重视,要求我报告事情过程,于是我写了一份有完整时间线、有重要沟通节点、以及与客户沟通结果等事件推进描述文件,上层领导看了之后最终出动商务跟客户沟通,给了客户满意的处理。这不是一个“贴题”的例子,但一开始洞察到客户心理,真的帮了我好多,工作中这种事情真的无时无刻不存在,光上述案例这种情况,我在客户那里就已经遇到了两次以上。所以能深度洞察、解读他人的人性、心理,理解其好或不好反应的缘由,一来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工作,二来可以帮我们解围。
另外,遇到一些好的或者不好的事情,不能用本能直接与人“对话”或者“硬碰硬”,切忌被困难或者怒气冲昏头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我自己在这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同时有时候虽然知道道理是这样的,但是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们也要了解自己,自己跟自己不断协调,做出最好的对内、对外沟通姿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提前思考和总结,用最简单、最少的语言精准表达。
工作这么久,我真的见到太多的人不会表达,一般表现为语言混乱、词不达意两种情况。在我看来,原因就有两点:1.没思考好 2.没总结好。沟通前要做准备,一遍一遍地思考如何表达,一遍一遍地优化自己的表达,而不是随机用肩膀抬着嘴就去说了。同时要学习别人的表达方式,你说了两句话,可能不如别人说一个词表达的精准,所以还要多模仿、学习。
会表达,能言简意赅表达自己的意思,会让人感到很专业,同时不浪费他人和自己的时间,还是很加分的。
3.合理运用高效沟通技巧和方法。
高效的沟通是有技巧的,我觉得主要分两类:基于人性的沟通技巧和脱离人性的沟通方法,研究这方面的人很多,书籍也层出不穷。
基于人性的沟通技巧,如果你没看过《人性的弱点》,我推荐你看一下《卡耐基:沟通的艺术和处世智慧》。
脱离人性的沟通方法,我一般就用一条规则:先倾听、后总结、再复述+确认,在沟通中可以这么要求自己,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推动别人这么执行。
4.日常中刻意练习,通过试错提高沟通能力
同理他人、倾听他人、语言和肢体表达、专业词汇运用等都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做好的事情,是不断积累、练习出来的,重视日常团队内部的沟通、跨团队协助的沟通、与客户的小范围沟通,都是积累的好机会,假设现在领导安排你去做一场面向客户的大型宣讲沟通会,那么你可以在准备好宣讲材料后,在家里跟家人演练,在团队里跟其他成员演练,在公司里找售前和销售演练……总之可以由“小”及“大”、由“内”而“外”地在演练,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即可。
反正我是这么做的,我觉得自己得过极大的提升,但是如果中间间断时间比较长,能力就会削弱。我以前很畏惧跟人沟通、在大众前讲话,后来我发现沟通表达问题,并且慢慢锻炼自己,才发现骨子里我是很爱沟通、很爱表达的。
最后,我觉得“沟通”这玩意儿见仁见智(有的人喜欢开门见山,有的人喜欢绕弯儿)、“常学常新”(对不同的人,沟通的方法差异很大),高效的沟通不一定百分百能帮助我们工作达到预期,但一定会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帮我们减少很多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