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性格文弱,没有治国统兵的雄才大略。但他心软,对百姓非常好。这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断不是帝王将相所有,在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中,这样的慈悲心是不会换来胜利的。
所谓“慈不掌兵”,且不说带兵,就是日常管理文臣武将,没点策略和手腕,只怕也管不好。李煜曾亲自到大理寺复核被关押的囚犯,因觉刑罚残忍便将多人释放。为此,大臣韩熙载曾上书说李煜这是扰乱朝纲。不过,这样菩萨心肠的帝王百姓是爱戴的,后来李煜的死讯传到金陵城(今南京,当时南唐的都城),很多百姓都跑出家门祭奠,哭倒在路边。是非善恶,在历史的话语体系里,也许很难有公论。只能说,李煜的悲剧是历史的错位。

李煜的优柔寡断致使南唐很快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建立宋朝,势如破竹,打到了金陵城下,稍施谋略,就给南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围城期间,李煜派使臣徐铉到宋太祖面前议和。赵匡胤说议和可以,但李煜要住到开封去,不能孤悬在江南。徐铉反复乞求,表示愿意向宋朝纳贡,并且表示两国之间可以是“父子关系”,就不要让李煜住到开封去了。
徐铉一再讨价还价,惹得赵匡胤大怒,拔剑斥责道:“不需多言,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意思是我睡觉的地方,怎么能容忍其他人安睡一旁呢?所以对不住,你得跟我走,到我眼皮底下来,江南不是你的,是我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句我们熟悉的成语。正是赵匡胤说给李煜的。
据说徐铉曾对赵匡胤说,李煜圣人附体,词写得非常好,文学涵养极高,一首《秋月》天下传颂。而赵匡胤却不屑地答道:“《秋月》那是酸秀才写的。我虽是一个武人,但武人也会写诗,我也有两句诗词念给你听听: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万国明。”意思是说太阳还没有离开海底,天底下的山都是黑的,太阳一升上天,天下万国就都被照亮了。这哪里是写太阳,分别就是写赵匡胤自己呀。
诗句虽无文采,但这就是帝王的霸气。此后金陵城破,李煜投降被押往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但宋太祖并没有杀他,还半带戏弄的给他分了一个“违命侯”的称号。此后不到一年,北宋宫廷发生“斧声烛影”的变故,宋太祖深夜突然于宫中暴毙,弟弟赵光义(宋太宗)继位。如果说太祖对李煜还有些仁慈恻隐之心,那么太宗赵光义就没有这么客气了。两年后,太宗因为不满李煜所写的《虞美人》中浓浓的怀国愁思,以一杯毒酒赐死了李煜。

历史可以有多种角度的解读,从政治军事的角度,这是弱肉强食的必然结果,但从文学、美的角度看,这是文明面对野蛮时,深深的无力感。也正是文学、艺术、美把李煜变成了一个太精致太“文明”的人。于是当“野蛮”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他丧失了抵抗的能力。
一个新生的、野心勃勃想要夺取天下的政权,面对一个军事孱弱的才子词人,是可以为所欲为的。被野蛮吞噬,看似是文明的必然宿命,但这不是终点。当野蛮吞噬了文明以后,野蛮会发现,文明才是美的,是值得追求的。所以最终野蛮会向文明靠拢,曾经毁灭文明的野蛮,最终也会走向文明,被文明驯化。直到有一天,新的野蛮人站在曾经野蛮的文明人面前,历史开始了新的轮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