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季氏篇》中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就是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备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备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备贪得无厌。
由此可见,中年人年轻气盛,好争强斗胜,是本能,也是一种常态,但不是什么好事!中年时期对人生来说,至关重要,承上启下,直接奠定了一生的成败与幸福!所以,人到中年,要多学习做人做事的智慧,少争斗,多学点“潜谋于无形而胜于不争不费”的智谋。
![](https://img.haomeiwen.com/i7917396/57829004126750e9.jpg)
老祖宗告诫我们:人到中年,做人做事时,需铭记这三个“忌讳”,方可笑到最后!我们为人处世时,要注意这三个“忌讳”,方可少灾少难!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1、气忌盛,
中年人,血气方刚,年轻气盛,而气盛的表现除了好斗,还有骄傲自满。正所谓:“骄兵必败”,一个人有再大的天赋和本事,过于骄傲就容易招致祸患,所以曾国藩才会总结道:“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历史上因为骄傲自负,最后导致身败名裂的人物比比皆是:西楚霸王项羽不可一世,时刻霸气侧漏,蛮横无理,虽然一时镇压住了各路诸侯,但时间久了便让人心生怨恨,继而被刘邦联合各路诸侯群起而攻之,最后兵败垓下,被迫乌江自刎,结束他悲壮而骄傲自负的一生。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如果当初关羽能够不那么骄傲自负,多听取军师诸葛亮的建议,坚守荆州,而不要贸然进攻曹魏襄樊,也不会招致东吴的投机,大意失荆州,继而败走麦城,兵败被俘杀,真是可惜了这一代“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万人敌,这忠义化身的关羽关公!
项羽和关羽的失败,都应验了曾国藩的一句箴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所以说,人到中年,做人做事时,需铭记这个“忌讳”——气忌盛,方可少灾少难,笑到最后!
2、心忌满,
曾国藩说:“天道有‘三恶’,即天道恶巧,天道恶盈,天道恶贰”,其中之一便是“天道恶盈”,即老天会惩罚那些贪得无厌、苛求十全十美的人或者事物!遵守人道要多参照天道,天道是“物极必反”、“月满则亏”,事物往好的方面发展到了极致,便会向相反的坏方面发展,这是适合于自然界万物的不变法则!所以,人们也要戒除“十全十美”的心态,要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切莫求满、求全!
曾国藩说:人生要懂得求缺惜福,最美的人生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这句话实乃人间真理,而且也在曾国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手握30万精兵,功高震主,连手下将领都力劝他拥兵自立,但他在权衡利弊后,毅然决然地放弃造反念头,主动交出兵权,请求裁撤湘军,继而获得朝廷信任,功德圆满,得以善终。而且,他积累的福分一直庇护到了子孙后代,让曾氏家族长盛不衰。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懂得急流勇退的功臣,比如范蠡、王翦、张良、汤和等,都得以善终;而贪得不知足的功臣,比如韩信、卢绾、英布、蓝玉、年羹尧等,都是身败名裂,不能得以善终!所以说,人到中年,做人做事时,需铭记这个“忌讳”——心忌满,要懂得求缺惜福,方可少灾少难,笑到最后!
3、才忌露
曾国藩说:“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意思就是说:功名利禄,金银财宝等,都是人类的欲望,但也会给人带来杀身之祸!同理,一个人有才华,可以给他带来功名和富贵,但是过于锋芒毕露,也会招致杀身之祸。
“战神”韩信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是他骄傲自满,竟然敢说:刘邦只能带10万兵力,自己却是带兵多多益善,最后被吕后等人设计擒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三国时期的杨修是个大才子,其家族是四世三公,但他喜欢卖弄聪明,经常在曹操面前显摆,最终也难逃被曹操解决的结局。
不仅是才能忌露,历史上因为漏财而招致祸患的富商也比比皆是,比如明朝的首富沈万三因为说了一句帮助朱元璋犒劳三军的大逆不道话,被朱元璋发配充军;西晋时期文学家、官员、富豪石崇因为家财富可敌国,还爱显摆,最后被诛灭三族;晚清时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也是富可敌国,人称“活财神”,慈禧太后赏赐他黄马褂,一时间风光无限,但最后遭人设计陷害,资金链断裂,被迫贱卖资产,最终,胡雪岩被革职查抄家产,彻底破产,郁郁而终。
俗话说“帆只扬五分,船便安。水只注五分,器便稳”,有才能和有财产,切忌外露,避免招致他人嫉妒和攻击,继而引来杀身之祸。这也正是应验了曾国藩的一句名言——“聪明外露者德薄,词华太盛者福浅”!所以说,人到中年,做人做事时,需铭记这个“忌讳”——才忌露,要懂得韬光养晦,方可少灾少难,笑到最后!
![](https://img.haomeiwen.com/i7917396/1f25a32360150d0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