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从动车车厢里的争吵谈暴力

从动车车厢里的争吵谈暴力

作者: 花知语 | 来源:发表于2018-02-11 16:18 被阅读0次

    动车车厢里,乘客们昏昏欲睡,猛然间传来两名男子的争吵声。争吵双方坐在前后排,后排中年乘客将盛满开水的保温水壶放在茶桌上,壶盖打开着,前排年轻乘客猛然间向后倾斜座椅,水壶翻倒。大概是后排乘客手臂被轻微烫伤了,所以卷起袖子,不依不饶,要求对方道歉。而前排乘客拒不道歉,只是责怪后排乘客不该把水壶放在桌上却不盖上盖子。

    争论中,双方都站起来了,两人块头都不小,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都振振有词地一味指责对方,声调越来越高,火药味越来越浓。其他乘客则噤若寒蝉,谁也不敢贸然出头当和事佬。

    图/花知语

    千钧一发之际,女乘务员和列车长及时赶到,车长当场指出双方都有一点小疏忽,让他们冷静下来,互相谅解,下回注意;乘务员首先安抚那位中年人,接着轻声细语地劝年轻人挪到车厢另一头的空位去了。车厢里终于安静下来,一场一触即发的暴力冲突终于避免了。

    出门在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争吵双方,在没有发生严重伤害的情况下,有时或许只是为了一点所谓的面子,谁也不肯道歉,仿佛道歉就等于认输了。此时如果有个台阶下,也就顺水推舟,息事宁人了,毕竟自己都有点小过失。至于周围乘客们,因为车厢狭小,倒也无人去围观。要是发生在其他场所,恐怕早就围上一群乌合之众了。假如有好事者一味去偏袒其中一方,只会助长其胆量,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暴力冲突。

    01 暴力是某些情境下的特性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千古争论并没有最后定论。人并非生来就具有暴力特性,却时时刻刻都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暴力。暴力不能说是某些人的特性,而应该是某些情境下的特性。暴力情境塑造了身处其中的个体的情绪与行为。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小兔子看似温顺,一旦遭到侵犯时也会发脾气咬人,甚至咬断人的手指头。兔子咬人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恐惧、害怕和误以为的威胁。反之,再凶猛的动物也有温情的一面,并不总是凶残无比。动物舐犊情深的画面大家并不少见。动物如此,人类亦然。

    图片来自网络

    02 当你面对暴力的时候,你会恐惧与紧张吗

    暴力多种多样,暴力情境也各不相同。暴力有一个共同点,即《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一书的作者兰德尔·科林斯从微观社会学角度指出的:暴力必恐惧与紧张。

    面对暴力谁都会紧张,无论是自己施加给别人,还是别人施加到自己身上,或多或少,紧张与恐惧并存。如果不是势均力敌,处于弱势的一方的紧张与恐惧尤甚,是最不希望暴力发生的。

    03 暴力与观众

    暴力是否会发生,取决于紧张和恐惧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有时观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本文开头所讲的发生在动车上的故事。争斗双方,有时注意观众胜过注意对手。如果没有观众推波助澜,或许暴力最终不会发生。

    04 面对暴力,弱者应该怎么做?

    面对难以避免的暴力,不加分析地一味妥协并非总是能脱离险境。营造一种势均力敌的感觉,是弱者在很多情况下应该采用的策略。

    有一种人面对暴力看上去无所畏惧,并不是由于他们真的不害怕,而是他们懂得使用情绪转化的技巧,把紧张转化为愤怒,激起自己的斗志,从而消除恐惧,先声夺人,最终在暴力对抗中以弱胜强,反败为胜。反之,如果不懂得及时转化情绪,即使实力占上风,也可能在紧张中忙中出错,功亏一篑。体育比赛中常常不乏这样的例子。

    当我们不得不用暴力来保护自己时,只有消除紧张与恐惧心理,才能让自己更有可能打赢对方。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这种“勇”,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智慧之“勇”,善于转化情绪之“勇”。

    结语: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戏已拉开序幕,小到街边行走,大至海陆空旅途,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角色。如何在戏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过一个祥和的春节,值得每个人深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动车车厢里的争吵谈暴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wvf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