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铜台府地陵县有位爱佛敬佛的寇员外, 曾许愿说款待一万名和尚,如今正好玄奘师徒经此处便可以功德圆满,大喜一桩。然而,乐极生悲,办完了圆满道场,玄奘师徒执意要走,寇员外苦苦挽留,终究是于事无补,这下激怒了寇员外。
人生来就是各子有各自的方向和目,寇员外的人生目标是,斋得万僧为圆满,玄奘的目标为西行,把取得真经获得真理为己任。二人虽有交集,但确是一瞬而过的缘分。正如徐志摩在一首叫《偶然》中说,:“你有你的,我有我”。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各有各的追求,然而就是玄奘,这份执着激怒了主家寇员外,在寇家婆眼里变成了不识抬举。
试想,免费供人吃好、喝好的人家,需要家资丰厚,而他们那丰厚充盈的家资,也成为他们有了凌驾于人上的优越感。即老子有钱了,违背老子意志的人,老子就会看他不爽。“吴老师”只道是寇员外的老爹在世时,家境也算个中产,人也老实,就连放出去的帐有时都追不回来 但,自从娶了媳妇儿寇家婆进门后,她经营家业有方。在此章节开始时,有伏笔道那二老正在那里,“贤讲贤论说什么兴衰得失,谁圣谁贤,当时的英雄事业,而今安在,诚可谓大叹息。”可见寇家婆婆其杀伐果断,不输男儿。
这人间的大叹息,前面章回中是那位郡主,这回的寇员外也是。叹息是玄奘留下的,并非对、宗教、信仰,而是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对精神需求的一种变态的追求。他们要的是,大家对于物质方面羡慕他们的同时,在精神上也要大家认同他们是富足的。
爱一个人,爱某件事,首先要明白,他什么地方令我爱,而不是他能满足我,一个什么样的心理需求。寇家对于虚荣所有的幻想,是对玄奘的占有,就像占有金钱一样。而世界上就是存在着那么些人,他们对于金钱占有的欲望,低于追求精神丰裕的欲望。前者,他们对于玄奘之类,人的需求一无所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想知道。
真心斋佛,却无缘领悟佛家的真谛。“吴老师”这样评价寇员外,“有愿斋僧归妙觉,无缘得见佛如来”。所谓的无缘便是寇员外明知寇家婆婆,要行诬告之实,没有及时的制止,采取了麻木、无视的态度,而被地藏菩萨判作同案处理了。也是在“吴老师”眼中,人性恶固然可憎,但对于打着善的旗号,对恶的无视和无底线的容忍,才是死罪。
其实,我们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些这样的人,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小善、小恶或感激或加以褒贬,敢于抒发自己,口诛笔伐,似乎他们的道德标准,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标准。然而,他们也只是对于小善恶感兴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