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者归纳了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着两种思维模式:一个是固定型思维,一个叫成长型思维,这两种思维与我们是否成功、我们的人际关系等各方面息息相关。固定型思维相信我们自身能力是不变的。当我们认同了自己的才能是不变的时候,我们就会使劲向周围一切人去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另一个特征就是爱生气、容易受挫败、讲身份与排场等。就是他们在别人面前是不可挑战的权威,他们相信他们的水平是固定的,也认为其他人的水平是固定的,当听到与他们不同的意见的时候,他们更喜欢反驳与辩论。另一方面,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所有能力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习得的。比如学习语言,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儿时学习中文时也说错很多次,但觉得没关系,自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但等到学英语的时候,我们那个“我”变大了,要面子了,怕丢人了,怕说错被嘲笑。我在打这段文字的时候️,也在回忆自己平时的习惯性言行,我没有他人勇敢,我没有被人讨厌的勇气,反而我有很多希望被他人接受的期待,而这份期待让我时时刻刻都想做别人认为正确的事,而是不第一顺位先照顾好自己的感受。
所以从底层上来说,固定型思维是认为“我不好”,所以要时时刻刻要向别人证明我很好,你们要接受我,要爱我,要照顾我;而成长型思维是发自内心觉得“我很好”,我不需要费劲去向他人证明我怎么样,我知道我在攀登山峰的路上,我还有足够进步的空间。
2.如何分辨一个人是成长型还是固定型?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比例的固定型心态和成长型心态。所以只是所占比重的多少问题。成长型思维对自己的评价是相对准确与客观的。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容易自视过高或总觉得低人一等,位于两个极端。可以看出,这两种心态的人对自己的惯用评价是不一样的。成长型能够恰到好处的找到中庸的位置,就是他们知道他们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他们前进的目标是哪里,然后他们会朝着他们的目标努力。但固定型心态的人喜欢将一切的责任归咎于他人。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激发自己对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刻意地在生活中训练自己用成长型思维的角度去迎接挑战。第二个区别是如何看待机会,固定型对机会有恐惧感,成长型对机会则抱有敞开的心态,认为机会是提升自己、改善自己的助缘。第三个区别是脑波不同,成长型关注答案是什么(在于我到底做的怎么样),固定型则是关注对错(在于排行获奖)。第四个区别两者对于努力和失败的看法不一样。成长型总是在不断努力,不断练习,也不畏惧让别人知道自己在努力。固定型则认为天赋大于努力,努力去获得一样东西的行为是可耻的,反而通过一点点努力就能达成目标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对于失败,前者把失败当成行为,但不决定下一次的行为是否也失败,后者则把失败当成身份。
在你还没有开口责怪别人之前,你还不算是一个loser
3.成长型思维在各方面的应用。比如:教育。学校不仅仅使学生学习的地方,学校也是老师学习的地方。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固定型思维想到的是这个孩子他能不能教,成长型思维想到的则是怎么教能让这个孩子更好的成长。如何夸奖孩子也有思维上的不同,成长型的思维所要赞赏的地方是我看到了你努力的方向,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让孩子意识到她的进步是源于自己用了正确的方法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你也将这样的动态的思维方式根植于孩子的心中了。他能够享受胜利也能够接受失败,他在胜利与失败当中,都能找到成长的乐趣。彼得德鲁克说:“管理就是激发一个人最大的善意”,也就是激发这个人的成长型思维,他并不计较眼前的一丁点得失,他的目标是更宏大的。
4.如何培养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第一是要关注成长而非天赋,第二是可以批评但要有建设性,就是跟他商量怎么样做能够变得更好。最难的一部分是放下自我,方能成长。如何放下自我?觉察、接纳、行动。就是觉察自己身上出现了固定型思维的想法时,接纳,最后是行动——行所当行。同时比较重要的是要发现自己或他人在行动中做得好的地方,也就是能看到进步的地方,给予正向反馈,这样就会不断激发成长型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