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说过这么一句话:“人是一个多变函数,今天他有可能是你的朋友,明天就有可能成为你的敌人。”
人性,本就是特别善变的,没有人能够预测它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只知道,不要对人性有太多的期待,才能少一些失望的痛苦。
对此,有些人会不解,既然人性不可靠,那我们是不是就不跟别人往来了呢?这样做,会不会给人一种孤僻的感觉呢?
人,本就是群居生物,不跟别人往来,那是行不通的。只能说,在跟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就像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跟家人相处,也不能过分随意,而应该给自己留余地,也给别人留余地。如此,这关系才能常青。
很多老人不以为意,觉得自己上了年纪了,别人都要尊重自己,不尊重就是不孝顺。因此,他们很容易会得罪儿孙,落得孤独终老的下场。
退休后,跟儿女、老伴和亲戚的感情再好,也要注意分寸了,保持做人的“度”很重要。
一、与人相处,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人际关系学当中,有这么一句话,距离产生美。
你跟他的距离靠得太近,那你所能看到的,就是他的缺点。同时,你也会逐渐放大他的缺点。别人也这么做。慢慢地,你们俩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
为什么相处了几十年的夫妻,都会为了小事而争吵?为什么亲生儿女,都会不尊重父母?就是因为“距离”的问题,影响了诸多的亲缘关系。
有些老人不信邪,非要跟儿女一起住,低头不见抬头见。相处一个月,也许问题不大。而相处一两年,双方就会“相看两相厌”。
上了年纪的老人,要想更好地与家人相处,就该跟他们保持“一碗鸡汤”的距离。太近了不好,太远了也不对。距离适当,就挺好。
偏偏是这适当的距离,需要老人好好把握,拿捏好其中的“度”。
二、如无必要,尽量别谈钱。
我们不妨谈谈“亲戚”这个群体。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概括得特别好:亲戚就是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跟亲戚熟悉,是因为我们与之有一定的血脉关系。与之陌生,是因为亲戚跟我们不是一条心的。很多时候,双方也只是虚情假意罢了。
有问题的时候,他们会来到我们的身边。有事情的时候,我们也会拜托他们。从这一点看来,双方存在“利益”上的往来。
对于“利益”二字,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在利益方面“慷慨大方”的。很多时候,利益会让两个家庭势同水火,老死不相往来。
就好比你借钱给了亲戚,亲戚不还钱,还越借越多,那你该怎么办呢?要么选择催债,直接让亲戚成为仇人。要么一直忍让下去,成为冤大头。
这两个选项,其实都不好选。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坚持一个原则,对待亲戚,如无必要,尽量别谈钱,也不要谈及利益,避免反目成仇,人财两空。
三、再信任身边人,也要手握一定的底牌。
网络上, 有这么一个问题,人老了,最好在什么时候把家产传给儿女亲人呢?
如果你是老人,那你也会有这种“什么时候分家产”的想法。按照传统的观念,有绝大多数的父母,会将全部家产给了儿女,不给自己留后路。
虽然说父母奋斗一辈子,钱财都是给儿女的,但父母还需要养老,就该给自己留点钱财。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没有了以往的淳朴,也没有了过往的真情相待,只剩下虚情假意罢了。人心隔肚皮,又有谁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呢?
我们没必要猜别人在想什么,也不要轻易考验人性,因为这么做,最后吃亏的,依旧是我们自己。唯有手握底牌,才是人到晚年的安身立命之法。
钱财,可以给一半,也可以暂时不给。要知道,你有底牌,跟你没有底牌,别人对你的态度,那是天差地别的。做人,就不要妄想太多了。
写到最后
有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善变的,包括亲情,也会在一瞬间,化为泡沫。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愿意听,认为现实残酷,不好接受。人呐,还是接受现实比较好。至少,接受了现实,我们才不会活在幻想当中。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人,一把年纪了,还被亲人或者亲戚算计,无法安稳终老?就是因为他们做事没有分寸,做人过分掉以轻心,从而害了自己。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