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果冻接近八个半月。身高、体重指数一直完美地在标准生长曲线中运行,但心理上却发生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果冻变得比较叛逆。
我的头脑中一直对“恐怖两岁”比较警惕,对果冻最近表现出的各种叛逆,毫无心理准备。
遇到喜欢吃的雪梨汁,神情贪婪,高度紧张,恨不得把勺子和碗也吞进去。但换到米粉,就变成另外一个人,嘴巴紧闭、精神涣散、扭来扭去,最近还学会了“噗噗”往外喷,经常喷得大家一头一脸。
递给她玩具,她会松手让它落地,你给她捡起来,她慢悠悠捏两下,还会再次松手,如果你表现出懊恼神情,她还会嘎嘎大笑。
阳台上养着果冻妈“精心”照料的花草,果冻除了欣赏,还喜欢薅。有时在爬行垫上玩耍,突然想起薅草这事,就会调转方向,飞快地爬向阳台。把她抱过来摁在垫子上,没有多久就再次出逃。
这还是个乖巧的淑女吗?
02
或许,“恐怖两岁”只是儿童逆反心理最明显的时期而已。就像火山,逆反心理伴随孩子的一生,有时潜伏,有时爆发。
想想我们自己,在面对限制行动自由的举措时,强烈的反抗情绪不也是一以贯之?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被姨妈处罚刷墙,汤姆假装刷墙是一种特权,不让其他小伙伴插手,结果呢?其他小伙伴不但争着抢着刷,还要付钱。
《影响力》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邻居对他说:“要是你很想做什么事情,有三种选择:自己做,出大价钱找人做,要不就故意禁止你家十几岁的孩子做”。
你不让我做,我偏要做。
心理学家杰克.布雷姆(Jack Brehm)提出,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是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
果冻现在正在学习人生技能,她发现不喜欢的食物,通过“噗噗”喷出表示反抗,大人会停止喂食;松开手指,重力可以让物体从高处下落;破坏花草,会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制止。
这些因果联系,形成了她对世界的初步认知,给她带来“掌控人生”的重大体验。如果我们强行阻止她再次获得这样的感受,她怎能不反抗?她必须要保住这“既得利益”。
一旦有某种因素妨碍她,她会比从前更想得到,更想占有,并且和这种妨碍对着干。
03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讲一个高中女生的父亲,面对女儿早恋,不但没有粗暴制止,反而打入女儿的世界,通过“统一战线”,巧妙地引导女儿锻炼身体,提高学习成绩,展示自我优势,顺利地度过了早恋危机,并最终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有这样的智慧。我想这位父亲,一定深谙心理学原理。
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互生爱慕,家族间却是世仇。为了反抗父母们的阻碍,竟然双双殉情。
虽然他们只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但世间又有多少类似的真实故事?
如果早恋的父母不出手干涉,两个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感情能有多深?或许正是家人的重重阻碍,催化了初恋的冲动,让年轻人同仇敌忾,恋情升温。
封锁的信息,让人好奇。禁播的影片,最有吸引力。对逆反心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与孩子的关系当中,便能更游刃有余。
不用过度恐慌。喷米粉,就等她饿了再吃。仍玩具薅花草,就让她干个痛快。尊重果冻这个独立的人类个体,给她充分体验的机会。
女儿早恋?那就要分情况讨论了:如果是别人暗恋果冻,哼哼......看我怎么收拾缠着果冻的小兔崽子。如果是果冻暗恋别人,那就要向有智慧的父亲学习。
除了避免“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发生,还要充分利用越得不到的越想得到的逆反心理,引导果冻明白一个道理: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就让自己配得上它!积极改变和提升自己。
有些道理很简单,难的是你是否相信,并且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去证明。
就让果冻来检验我做得怎样吧。
Will Smith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