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心理隐患

作者: 廖坦坦 | 来源:发表于2018-05-08 12:03 被阅读250次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求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全世界,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以不断追求经济发展和GDP指数的稳定而努力,然而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模式即是以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人类的集体意识中由此埋下焦虑的种子,全球资源有限,大家心知肚明,所以各国明面上、暗地里都在争夺资源的主导权,这是国家层面的焦虑感,也使人类长期生活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阴云下,局部战争的冲突中,而中东石油问题,伊朗和朝鲜的核问题,即是多方力量在焦虑驱使下的博弈。

从社会层面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5年,世界大部分地区已经和平73年,随之而来的是世界人口暴涨。各国政府大多以追求物质富裕的手段来统御民众,人们由此醉心于对外部物质世界的追求,而空乏内心世界的建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过度追求外部世界的探索,而忽视了内部精神世界的培养,内外的阴阳平衡被打破,这就为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大规模产生埋下了伏笔。

从具体的社会现象来看,以中国为例,过去的三十年里,政府不断推动城市化进程,而房价又不断攀升,这是民众焦虑感的最大来源之一。

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投机商人依靠和政府的关系,以低价手段拿到地皮,再用地皮取得的银行贷款和购房者的首付款建设房屋,随后再利用城市化浪潮,轻而易举地高价出售。这一过程中,政府获得房屋的相关税收,而一大批腐败官员得到了灰色收入,但绝大部分的利润都被开发商赚走。从经济模式的角度来看,过去的十几年里无良的开发商以极为低价甚至无价的成本,收割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百姓在经济上得到的红利。然而这还没有结束,百姓买房之后,还要背上几十年沉重的银行贷款,又沦为银行的红利提供者。城市的人口,一方面要进行极为紧张的上下班工作,应付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另一方面,已买房者心头始终有房贷的石头压着,而未买房者,在婚姻需求和房价变动的双重压力下,同样备受煎熬。

而以房价为代表的问题还只是在物质层面的包袱,更为致命的是精神方面的紊乱。改革开放后,西方价值观的冲击愈加猛烈,个人价值观的重建陷入矛盾彷徨,中国在近代经历半殖民化的洗礼和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但是人们的血液中仍然留有传统文化的影子,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传统文化历来崇尚温良恭俭让,但自从西方思想盛行,经济浪潮大开,残酷的竞争环境使人们愈来愈趋向民族性格的对立面。最初富裕起来的一批人中,充斥着太多不光彩和灰色地带,这些都使得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和平衡内心安稳的过程中不断争斗,真可谓心兵难防。

从具体的人群来看,80年代至90年代前中期出生的一批青年,由于教育模式的缺陷和社会价值观的冲击,愈来愈变得迷茫彷徨。这一代人,出生在应试教育最顶峰的年代,社会和家长都过度关注其应试能力,极少发觉其内在兴趣。这种模式使得这批人中的学习失败者心理上蒙有阴影,对教育制度存有一定的敌对情绪,而其中的相当一部分成功者,即学习精英们,在通过高考独木桥后,惶惶然不知兴趣所在,该学何专业。因此相当一部人在大学期间学习目的并不明确,而国内大学的专业设置和社会需求又严重脱节,致使相当一部分人毕业即“迷业”,读大学对很多人来说不过是取得学历和走入企业的敲门砖而已。而即使是读研的一部分精英中之精英,也往往是为了躲避就业压。当这批人走入社会建立家庭后,虽然对教育模式和社会价值观颇有微词,却不得不将孩子继续投入现有模式以求生存,这种理想和现实环境的内外冲突就演变成为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性焦虑。

举具体的案例来说,笔者有两位朋友都是高智商学霸型人才,一位在英国读研,一位是国防科大的本硕连读生。在一般人心中,此类青年应该是风光无限,志向博大。可是实际情况呢?英国留学回来的那位常常诉苦,称现在工作半年,发现既不喜欢本科专业,也不喜欢硕士专业,对目前的工作没有半点热情,他内心想去挖掘和追寻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但深觉黄金岁月不再,又已耗费家庭巨大的财力物力,亲人们对其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抱有殷切期望,更加深了他的挫败感,他长期处于深深焦虑中,觉得自己如同行尸走肉。

另一位本硕连读生硕士毕业后,发觉自己的兴趣不在所学专业,而且该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差距过大,便决然选择与部队解除约定合同(国防定向委培生在入学之初就签订协议,毕业后必须服从国家安排的工作岗位),赔偿了数目不菲的违约金。

毫不讳言,这个社会已经有着中毒的症状,中了名利和成功学的毒,各行各业无不如此。以笔者所熟悉的美术行业为例,各种培训机构都号称可以迅速培育成才,赢取高薪;而我们日常所见的销售行业更不用细说,整天以鼓吹成功学的鸡汤来操控从业者;即使是心理学行业也是乱象丛生,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都是如何快速地成为所谓的心理学专家,炒作自己的咨询水平,对心理咨询解决人生问题的能力无限夸大,以此来取得利润最大化。

如果我们能够理性辩证地看待如今的社会现象,就能明白焦虑感的根本来源。道德经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简单地说,社会越是标榜某种东西,反而越表明这个东西在社会中越偏离它的本位。

焦虑感建立在人们对有限资源的无限欲望上,加上时间的滞后,空间的割裂,最后因为欲求不满所引发。资源的本位,本来只是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并非人生的目的。国家们在物质资源上争锋相对,不惜冒着战争的风险而争斗不止,由此形成国家风尚和民族性格,现代媒体们不断鼓吹、哗众取宠,更使得百姓们耳濡目染,人们便渐渐以争强好胜和争名夺利为人生目的;即使有一部分不轻易随波逐流者,在城市化不断扩大,房价居高不下,物价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也不得不加入这股洪流。可是,“成功”和“名利”,这二者从构词上来说本身就带有少数派的意思,这就决定了大多数人终究成为“失败者”。

长期以往,人们便愈加无法回到平静普通的人生,狭隘的价值观使得人们以为所谓的“成功”和“名利”是人生的必需品,是人生幸福的钥匙。殊不知,天生万物各有不同,每个人生来就各有秉性,各有自己的不凡。人们在狭隘价值观的驱使下作茧自缚,违背了人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由此人心中便渐渐萌发相反的力量,这股力量就是焦虑感乃至其他心理问题的来源,即所谓“阴阳相生,物极必反”。

曾有人说这是“娱乐至死”的年代,毋宁说这是“成功至死”的年代。现代人从出生开始,便积极追求“成功”,家长们生怕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至于孩子长大后,又在“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窄,在这个追求少数资源“成功”和“名利”的过程中,人们加速透支着自己的生命力,身心都十分容易出现问题,《黄帝内经·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试看,黄帝时期人们就已经内外失衡,在追求外物的快感中渐渐身心衰败,何况现在呢?由此看来,现代人出现焦虑症等心理问题自然更加不可避免。

有人曾预言,21世纪将是心理和精神疾病大爆发的时代,我将之作为此文的结论,深以为然。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与我联系)

———————————————————————

大家好,我是廖铎,懂一点历史,知几分人心。

你们的支持对我很重要!感谢那些支持过我和将要支持我的朋友,你们是我写下去的动力。

欢迎点赞、转发,期待你们的关注!更希望你们在评论区与我交流。

相关文章

  • 现代人的心理隐患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欲求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全世界,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

  • 摘抄文章

    现如今,“焦虑”已然成为妨碍现代人心理健康的一大隐患,它像毒蚁一般反复啃噬着现代人的身心。 不少人因为各种各样的焦...

  • 现代人的心理

    有没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支撑不下去了?越是在大城市拼搏的人,压力越大 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可否说说目前从事的工作和待遇...

  • 孩子成长中的心理隐患?

    我从事教学教育培训工作二十多年了,我喜欢我的职业。更喜欢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及时常交流互动的学生家长。我常常看到许多...

  • 从疲劳到癌症只需四步

    加班,熬夜,现代人最多的感觉就是“累”!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说话有气无力、食欲差、不容易入睡……这是身体...

  • 谈现代人的心理

    熬的鸡汤太多,能有效补到内心的鸡肉却没有尝到,看起来是那么坚强像大树一样,内心却被白蚁蛀得不堪一击,我知道我若安好...

  • 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你还在透支身体吗?

    加班,熬夜 现代人最多的感觉就是“累” 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 说话有气无力、食欲差 不容易入睡 这是身体提...

  • 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你还在透支身体吗?

    加班,熬夜,现代人最多的感觉就是“累”!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从疲劳到癌症只需要四步:轻度疲劳→深度疲劳→...

  • @人民日报:玩残自己四步曲

    《从疲劳到癌症只需要四步》 加班,熬夜,现代人最多的感觉就是“累”!长期疲劳,会带来许多健康隐患。 从疲劳到癌症只...

  • 什么是“套路”

    卡尔·荣格在《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一书中说,现代人有一种以经验为基础,而非以信仰或任何哲学体系为基础的心理,这种心理...

网友评论

  • 暖格格:静下心,倾听内心的声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足矣💚
  • 1fb6b189cc92:文章行文流畅如行云流水。对国家时弊忧心忡忡,可谓忧国忧民。作者引经据典,古今对照古今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谁是谁非,自然明了。“人们由此醉心于对外部物质世界的追求,而空乏内心世界的建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过度追求外部世界的探索,而忽视了内部精神世界的培养,内外的阴阳平衡被打破,这就为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大规模产生埋下了伏笔。“这些话说得很好。当今社会的人们,由于过度强化物质,普遍缺乏了对自身内在精神的呵护和修养,顾此失彼,而不自知!所以二十一世界青少年由心理问题导致的精神问题愈来愈严重,令人担忧!作者分析造成此病的根源在于此!点赞作者,一篇好文!
  • 廖国灯:还不错,希望加强学习,出更多的作品。

本文标题:现代人的心理隐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bi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