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曹文轩《草房子》的版本是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主要讲述一个叫桑桑的小男孩在油麻地度过了难忘的小学生活。在这六年里,他直接或间接地经历了一连串看似寻常却又感动人心的故事,这些经历促使他和油麻地的伙伴们在经历人生的种种苦难后走出孤独,获得更多生命的领悟而逐渐成熟。
这本书的解读主要从文本价值、教学价值以及全过程阅读指导来谈,但根据我们的课题目标,我主要分享全过程阅读指导这一部分。
第一,文本价值。
《草房子》的文本价值主要从结构设计、环境创设、人性追问、哲学思考四个角度来讨论和分析。
首先《草房子》的结构设计堪称典范,为我们呈现一条流畅的故事链,小说的整体结构简洁而圆润。整部小说共九章,每一章都有一个主要人物,但因为桑桑这个核心人物的连接而贯通起来。这样设计,让小说中的每个人物独立,不同人物的故事之间有交叉,但整体结构简洁清晰,叙述过程井然有序。
其次,《草房子》的环境描写极具美感,像是边讲故事边挂起风景画,散发着纯净、恬静的光芒,还有点神奇、神秘的色彩,读起来极易容易产生轻松感,愉悦感,具有强大的自愈能力。
再次,《草房子》中的人物在困境中依然善良美好,向我们展现了崇高的人性之美。在小说中的人和事都经历了从对立、对抗、误解到和解、沟通的过程,但是在整一个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和关爱是人性的纯美而非丑陋,这样的人性美符合了曹文轩的写作追求。
最后,《草房子》在表达悲悯情怀的同时,还透露出深刻的哲学思考,试图通过简单而纯美的田园世界,一群孩子普遍而有个性的成长,捕捉到隐藏其后的深层的、更具有普遍性的世界的本质。这样子的表达方式,再一次印证了曹文轩对自己作品的定位是“孩子可读的作品”,而不是“为孩子而写的文学作品”。
第二,教学价值。
在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前,教师需要理清这本书的阅读价值,才能为学生提供是适切的帮助。个人认为《草房子》更适合第三学段的学生阅读,主要原因是本书的情节设定与小学高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较为相似,小说中的人物经历更容易让这一学段的学生产生共鸣。《草房子》的教学价值有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丰富阅读经验,选择不同视角分析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通常要关注重复、转变、积累、关系四个方面,“重复”是指文本中各种信息对相关特点的重复提醒;“转变”是指人物因为某种原因发生了命运的转折,我们需要关注人物转变的信息、原因和转变的程度。“积累”就是把作品中对同一人物各种特征积累起来综合把握;“关系”指的是在关系图中寻找核心人物与关系节点。一般来说,人物都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但因为不同的人物经历有着不同的特点,在分析某个特定人物的时候,我们常常关注他某一个方面,比如说陆鹤,小说中不断的重复他的秃是为了突出陆鹤对自己秃头态度的变化,所以借助小说中对陆鹤秃头的重复,我们发现陆鹤心理变化的过程,看到这个少年战胜了自己自卑的心理,走向成熟。
桑桑,我们是既可以用重复的视角来分析,也可以用关系来分析,还可以用积累的视角来分析。在学习这些分析人物的视角可以帮助学生在感性的阅读之后走向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发现更多潜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这个过程师生共同丰富着自身的阅读经验。
(二)学习阅读策略,整合相关信息形成完整认识。
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很多,阅读《草房子》重点关注重构策略和跨界阅读策略。
内容重构策略指的是阅读主体基于进一步的研究要求,通读全文后提供相关信息,按照新的形式重新组合并呈现。比如说把桑桑从整部作小说中脱离出来写一篇桑桑小传,学生就需要在不同的章节中摘出桑桑的故事,然后重新组成一个完整的篇章,这一阅读过程采用的是内容重构的策略。
而跨界阅读指的是阅读本书过程中学生突破学科边界、突破纸质媒介进行的综合阅读。比如说我们可以借助戏剧、电影、评书和连环画等表现方式,帮助学生对比细节发现差异。学生在跨界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不同艺术形式在表现人物、设置情节方面的特点,立体化的品评人物,加深对原著的理解,有助于客观的多角度的分析评价原著。
(三)反思自身经历,借助文学形象促进人格完善。
借助小说中的人物拓展生活视野,对照自身,完成自我教育,是阅读小说的重要价值之一,所以需要教师启发学生更多的关注思考人物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完成自我追问:我能做到吗?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真实的力量,追问自己面对苦难的态度,显然是有助于他们人格的完善。
(四)受到人生启迪,建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小说能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人生启迪,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品中人物虽然性格各异,但内心都有一股坚韧不拔的力量,如调皮捣蛋但面对死亡不退缩的桑桑,少言寡语但是对养父养母尽心尽孝的细马,桀骜不驯但对家道中落仍自强不息的杜小康……这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完全一致,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个方面,是从阅读语文学习的角度展开的,在组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真实需求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展开教学不必求全,面面俱到。
第三,全过程阅读指导。
本书的全过程阅读指导,包括选书、预读、通读、研读、展示5个环节,这次我着重分享的是通读和展示环节。
在通读部分提到教师要尝试设计新颖的活动,让学生感到新鲜、有兴趣。书中提到五种的活动,这个跟我们的课题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是息息相关的,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发。
第一个活动是说来听听。这个活动可以穿插在学生阅读进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的三五分钟确定一个话题,组织学生阅读交流过程中的感悟收获,帮助学生不断在作品和生活中建立连接,在阅读中产生融入感。
第二活动是人物小传,你可以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人物,运用内容重构的阅读策略为某个人物写小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整本书的情节,熟悉人物形象,完成初读的基本要求。
第三个活动是人物关系图,请学生选择一个人物为中心,绘制整本书的人物关系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会常常会产生一些疑问,有新的阅读发现与阅读思考,而产生疑问是深度阅读的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提升难度,让学生围绕中心场景、文化背景、重要事件,以“油麻地小学”“大河”“比赛”等核心词绘制人物关系图,引领学生细致的阅读文本。
第四个活动是摘要接龙。摘要章节一般可以要求大约用50个字完成,提炼关键人物和核心事件,点明事件的结构,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整本书形成更为完整的认识。
第五个活动是目录串联,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试着用九章的标题和曹老师的序言题目串联起来,整合成一句话,这个活动的难度比较大,但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九章之间的联系,追问作者用这本书想告诉我们什么?
通读指导的活动总体上属于初读文本的阶段,以熟悉文本为主要目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了解大致的情形,梳理全书的结构,对人物形成初步的印象,产生困惑,提出问题。
而展示环节是统整性阅读——统整学生的阅读收获,在展示基础上找到进阶发展的路径。在这里可以采用项目学习的思路,组织学生设计一些作品有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学生的产品设计思路,展开统整性的阅读收获。
例如:
1.不同版本的《草房子》封面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是出版人,你希望设计怎样的封面?
2.请为“曹文轩阅读月”活动设计一张《草房子》的推广海报,向新读者推荐这本书。
3.学校主题阅读活动“我们的童年”,需要推荐四本书,组成一个专题,《草房子》是其中一本,其余三本书,你建议读什么?请写一段话来说明你的理由。
4.在观看电影《草房子》后,列表比较小说和电影的不同。
项目学习要求学生完成真实的研究或实践项目,充分选择、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借助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等活动,获得相对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发展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打开了我对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的思路,我们不单单局限于文本本身进行活动设计还可以重整内容,进行跨学科的活动设计,还可以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来设计活动。我的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