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哉,我先秦散文》系列第六章 《国语》3:中国智囊第一人,比老子孔子还早200多年
文/杜豆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当时,孔子在齐国受到齐景公赏识,却被大夫晏婴几次三番阻挠,结果未成好事。子路因而问孔子:“为什么夫子您不怨恨晏婴呢?”
孔子回答说:“ 晏子说过,君子可以意见不同, 但是并不互相怨恨;小人表面上和气一团,其实暗地里是勾心斗角的。 我和晏子都是君子, 怎么能互相怨恨呢?”
由此,大多数人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向晏婴学来的。还有人辩驳说,当年孔子跑去周王室都城向老子请教时,老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也不全是向晏婴学来的。
后来,孔子的孙子思,还在这一“和同之别”的高度上,进行了更为深刻的理论延伸,认为:“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心里有喜怒哀乐却不表现出来,被称作中;表现出来却能够有所节制,被称作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这段话,用四个字来表达,就是“中庸之道”;用一个字来总结,就是“和”。
很熟悉了是吧?从那以后,“和”文化就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不过,今天我要讲一个你大概还不知道的问题。那就是,“和而不同”这个原创,既不是孔子,也不是晏婴,而是另有其人。
那么,这个神秘的人物是谁呢?
2
多样性统一可以生万物,单一的雷同早晚灭绝。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这个道理,是神秘人讲给郑桓公听的。郑桓公何许人也?
郑桓公名叫姬友,是西周末年周宣王的弟弟、周厉王的儿子,脑子很聪明。宣王执政时,他被封到了郑国,称郑伯友,也就是如今的陕西华县东。在周王室里,他担任司徒,相当于现在的国土部部长,管理国家土地资源。虽然地位挺高,还是个伯爵,但地盘很小。
到了周幽王继位的西周末年,幽王不思进取,王室已是颓废破败、风雨飘摇,郑桓公很是担心。总不能坐以待毙吧?自己怎么说也是西周民众满意度最高的领袖之一,好歹还有点民心资本,得搬个可靠的地方才行。于是,郑桓公找到了这个神秘人,也是当时天下第一聪明人、最厉害的智囊。
神秘人,就是周王室太史“史伯”。
史伯一见桓公匆匆而来,就明白桓公想干嘛了。桓公说话也不拐弯,开门见山就问:“ 国家多故,余惧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国家乱得不行了,我救不了国家,只能先救自己了,我若要把家搬走,把郑地的子民们都迁走,您老赶紧给我出出主意,哪里才是我安身立命的最佳选择呢?
于是,《国语》中著名的《史伯为桓公论兴废》就出炉了。
史伯3
咱们一边讲解一边摘录,看看史伯的渊博和预言的准确度,那可不是一般的高。
史伯上来就指出,“戎、狄必昌,不可逼也”。西方、北方的少数民族一定强盛起来,不能靠近他们。
这是史伯在这一篇中的第一个预言。想想看:华夏2000多年,来自西边和北边少数民族的威胁,从来就没有断绝过。
然后,史伯从东南西北四大方向,就各国的发展走势、强势弱势、地理状况、君主性情等等为郑桓公逐一分析了天下大势。
分析的大意是:以东都洛邑为中心,南北各有九国,西东各有八国,这三十四个国家不是周王亲戚,就是蛮、荆、戎、狄之人,要么是血亲惹不起,要么太强悍搞不定。
结论:到底哪儿最合适呢?——东边,黄河、济水、洛水、颍水之间。这里,有两个地盘稍大点的国家——虢和郐, 两个国家都是子爵男爵的小国,而且骄傲贪财、不得民心,你提出要求借地,他们不敢不答应;即便他们乘周王室衰落之机搞叛乱,只要你奉天子之命去讨伐,战则必胜。收了他们的地,然后在此建国,你就可以稳固起来了。
这是这一篇中的第二个预言。后来的历史证实,郑桓公听进了史伯的话,重金贿赂了贪财的虢、郐两国君主,并以国家名义要求他们贡献土地,两人果然各自献出十座城。桓公于是告诉幽王自己弄了块地,要把郑国搬走,幽王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同意了。于是,郑国东迁虢和郐之地而保存下来,后定都新郑。桓公本人虽然死在镐京国难,但他的儿子后来继位郑武公,并灭虢、郐两国,从此郑国成了大国。一切也都在史伯预料之中。
4
我们接着看后面更多的预言。
郑桓公听了史伯第二个预言后,起初还有些不太服气,觉得迁到南面的楚国也不错。于是史伯就告诉他说:季紃现在是楚君,团结百姓,功德超过先王,十代也废不了。“夫其子孙必光启土,不可逼也。” 季紃的子孙一定能够光大前人事业,开疆拓土,可不能靠近他们。
接着,史伯还顺带讲了虞、夏、商、周的历史,以及楚人祖先祝融后代八个姓的演变,并预言只有芈姓的荆国会兴盛。
除了荆国之外,郑桓公问史伯还有哪一些国家会兴盛。史伯说,周文王子孙福运衰退,下面就该周武王子孙兴盛了,首先应该是晋。
郑桓公又问姜姓和赢姓诸侯国哪个会兴盛。史伯说国土广大而有德者才会兴盛,应该是秦、齐两国。
后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史伯的预言都一一实现,楚、晋、秦和齐这四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四霸。
所有预言,全部命中;天下大事,了然于胸。
你说,史伯是不是高人?
5
不过,要说比这预言更高的,还是史伯的思想。
在预言周王室必定衰亡时,史伯讲了一大段富有哲理的话,
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他还说:“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多样性统一可以生万物,单一的雷同早晚灭绝。把不同的东西加以协调平衡,叫做多样性统一,所以能丰富发展而使万物归于统一;如果把相同的东西简单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故先王把土和金、木、水、火相配合,而生成万物,........。只有一种音符不能谱成动听的乐曲,只有一种颜色不能构成绚丽的文采,只有一种味道不能形成美味,只有一种事物不能集合众事。
周幽王为啥必亡国?因为他是“去和而取同”,不向光明向邪恶,不敬贤良近小人。史伯预言,他不出三年,必定亡国。又一次预言成功,果然幽王没活过三年。
史伯这段话,用现代语言符号解释就是,世间万物是五种元素相杂而成的,“和”才是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多元的矛盾对立统一。人们尊重客观世界的“和”,也要利用主观能动性创造和运用“和”的规则,如此才能和谐。
看出高深了吗?这是辩证唯物论呢!
史伯,中国智囊第一人。可惜,却被后人忽视了。
希望从今天起,这个名字,你能记住。
和之大美(未完待续)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简书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