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纪录片,导演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这部片子,片中采访了14个七岁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来自英国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出身上层社会。从他们7岁的时候开始,此后,每隔七年再重新找到他们,进行采访、拍摄,与这14个人畅谈他们的生活、谈他们对学习、成长、事业、家庭的看法以及他们的梦想。时至今日,纪录片已经拍摄到了第八期,也就是56岁了,这些当年的小朋友,人生都已行至大半,岁月蹉跎,而生活却仍在继续,后面还会不会有63岁的那一期,我也不知道,到了63岁,这些人里面,有一些人可能都已经不在了。
我看这个纪录片,都有一段时间了,慢慢的看,现在终于看完了,有诸多感概、诸多思考,毕竟这个不是电视剧,这个是真实的人生。这是一部很好的纪录片,很值得一看,所以想做一个推荐。
这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真实记录人生的纪录片,跨越了半个世纪,要知道,做一件事情不难,但是坚持做一件事情很难,要坚持56年就更难了。56年,中间会发生多少事情,会经历多少波折,对于很多人来说,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年、两年都已经很不错了。而这个纪录片,拍了56年了,一直没有间断过,这本身就很了不起。
这部纪录片,纪实性很强,不给被采访者贴标签,也不做是非、价值判断,只是尽可能的、真实的记录下这些人的一生,无所谓好坏,这是我喜欢它的理由。前几年,喜欢看柴静的书和博客,最近,喜欢看南方周末的文章,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些文章大多都是列举事实,客观而详实,就像柴静所说,记者需要做的就是陈述事实,给双方表达的机会,至于价值判断,应该是读者自己来做,而不是记者帮着做判断。一个人,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越多,越会明白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从而不再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批评别人,不再喜欢做简单的判断,而是希望更多的了解事实。
看了一些关于这部纪录片的评论,大多都是说一些不同阶级、不同性格或者不同婚姻的人会怎么样,哪一种会更成功一些,然后在评论里面贴标签,好像企图通过这部片子找到一些成功的诀窍,我想这些人可能是成功学的书看多了,或者功利心太重了。
56年的人生那么长,而纪录片每一期给每个人的时间也只有10多分钟,我们只能看到真实的一个阶段、一小部分,就像纪录片里面的人说的,他们不希望别人看了这一小段影片,就以为自己很了解他们的人生,他们也不喜欢别人给他们贴标签。就像当时考上牛津大学的John,他对这个纪录片的批评:别人通过这个纪录片只看到了我考上牛津大学,他们觉得好像这一切都很容易、很简单,但是他们都看不到我们努力奋斗、挑灯夜读的时候。
我想如果是带着功利心,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来获得成功的诀窍,那还是别看了。这是别人56年的人生,我们多少还是应该带着一点尊重去观看的,不要去简单的划分好人、坏人,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并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真正容易让人有感触的,不是电视剧里的大悲大喜,而是真实人生中的点点细节。如果它还能带给你一点启发、一点思考,那就很不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