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书生慧慧子。
今天我们来聊聊《思维的囚徒》,这本书的作者佩塔克斯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学生,弗兰克尔呢,是奥地利的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学中“意义疗法”的创始人,也是二战时犹太人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
三年的集中营经历对弗兰克尔影响很大,他说,支撑他度过集中营苦难生活的正是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他把自己的经历和“意义疗法”写成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
佩塔克斯基于老师弗兰克尔的理论,总结出七条核心原则,分别是:
1. 自由地选择态度。无论处于何种境况中,包括惨无人道的集中营生活和重大的疾病,甚至死亡,人都有选择如何去面对的自由。
2. 实现有意义的目标。不同于弗洛伊德提倡的享乐意志和阿德勒提倡的权力意志,弗兰克尔提出了“意义意志”,也就是说,人生就是为追寻意义而存在。他认为,当代人已经超越了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开始更多地探寻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3. 发现生命瞬间的意义。弗兰克尔认为,生命的意义不能向自己内部去寻找,必须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去寻找,在为他人提供价值的过程中去实现。(当然,这一点和中国人所提倡的内省精神是矛盾的。)
4. 千万不要违心做事。所谓违心做事,就是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比如不喜欢的工作或生活方式,无论怎样做都会觉得没有意义。另外,也不要过度追求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因为过程中蕴含的意义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5. 从远处审视自己;6. 改变关注焦点;7. 要敢于超越自己。
所谓从远处审视自己,就是练习自我分离(不是分裂)。比如,我自己在健身的时候,经常有某个动作坚持不住的感觉,这时候,就可以想象是自己在看着别人做这个动作,坚持下去好像就容易一些了。
审视自己也是这个意思,可以训练自己的幽默和自嘲能力,因为这两种方法可以帮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放松心态,反而会获得更多力量坚持走出困境。
改变关注焦点也是类似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当自己陷入某种负面情绪时,比如过度紧张、焦虑、压抑等,如果尝试去做做别的事情,情绪通常会很快好转。在一种良性情绪下,比陷入负面情绪更容易感到生命是有意义的。
超越自我呢,就是把关注点少放到自己身上,多放到更宽广的范围中去,多关注他人,努力实现超越自我的大目标。
这本书就介绍到这里啦,总之个人不是很喜欢这本书,感觉有点空洞无物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