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现代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为何将信将疑,孔子一句话就讲明白了

现代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为何将信将疑,孔子一句话就讲明白了

作者: 一思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7-27 14:20 被阅读0次

上一篇文章写到了子夏的一番话,也说明古人对于孝敬父母、有责任心、有良好社交习惯的人是非常看重的,并且具有这些品质的人,即便没有学过儒家的学问,子夏也认为他们其实已经学到了。

紧接着孔子作了补充,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我查阅了对孔子这句话的解读,发现好多解读是存在问题的,比如这种: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要改正。

这样的解读有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也会给我们留下一种印象,认为《论语》里孔子说话是没有逻辑的,一句话前后却不关联。孔子作为大教育家,不应该是这种水平吧。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大致意思是这样的:

孔子说:“作为君子一定要自重,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会有尊严,有尊严的人才会显露威严。虽然“孝敬父母、有责任心、有良好社交习惯”的人没学过这方面的学问,但我们也认可,认为他们已经学到了,是君子。

虽然做到了可以等同为学到了,但并不牢固,这样的君子容易因为不够自重而没有威严,对自己并不认可,不够看重自己,或许有人给他灌输相悖的学问,他们做法也就相悖了。

还有一种情况,以忠信为核心处事原则的人,往往过于自重,而变得自我了,极端的威严,他们不结交不如自己忠信的人做朋友,这种做法是超出正常范围了,是要改正的,虽然这种改变对于主忠信的人来说,难以接受的,但不要怕这种难度,改变到合理范围才是最好的。

孔子的这段话用来解答为什么一段时间以来国人对本国文化逐渐疏远的原因了,就是 不自重而失自尊,从而失去了好好做学问的能力,并且还刚愎自用。

不过庆幸的是文化的基石还在,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步复兴,文化也将继续发扬起来。

相关文章

  • 现代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为何将信将疑,孔子一句话就讲明白了

    上一篇文章写到了子夏的一番话,也说明古人对于孝敬父母、有责任心、有良好社交习惯的人是非常看重的,并且具有这些品质的...

  •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第一册第9课知识归纳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知识要点】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 2.孔子是儒家...

  • 至诚先师

    孔子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决定了后人对他的尊崇。中国人把孔子誉为“大成至圣先师”,每逢孔子诞辰,传统中国人都会举行隆重庄...

  • 你清楚自己的角色说明书吗?

    虽然我们现代中国人已生活在21世纪,但却仍然不能否认几千多年以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观念对我们现代中国人的影响...

  • 你懂饮茶的讲究吗?还不明白,就太丢人了,值得收藏!

    你懂饮茶的讲究吗?还不明白,就太丢人了,值得收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礼仪,中国人对礼仪非常讲究,而茶正是其...

  • 有“礼”走遍天下

    中国人对礼的认识,应该还是从知道孔子修订礼乐的时候说起。那时候,他老人家就讲:克己复礼。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传统文化丢不得

    昨天看了江城的领读,被一句话震撼到了。 “不学孔子,但学马克思。”“孔子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但却没有人再学孔子了。...

  • 仁——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孔子是儒学的核心,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仁”在《论语》里出现了一百多次,然而,孔子没有直接...

  • 正骨师手记:因果

    很多人对因果律是将信将疑的,认为因为做了“A”,所以就要得到心里想要的“B”,这是对因果律粗浅认知的误会。其实,当...

  • 不一样的论语,不一样的孔子

    《论语别裁》中对《论语》、对孔子的解读,很多都颠覆了脑海中的已有认知。例如,孔子不只是彬彬有礼、举头仰望的圣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为何将信将疑,孔子一句话就讲明白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xezl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