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是在《收获》还是《当代》上看过一部小说——《务虚笔记》。当年基本上没有看懂,但却不知为什么一直惦记着,希望有时间重新看一遍。
昨天看完《围城》,接下来就看它吧。打开经常看书的网站,输入《务虚笔记》——史铁生。浏览作者的生平,和网友关于此书的一些评论。居然发现很多读者和我一样,也是读得云里雾里,但就是莫名地喜欢。当然也有读得透彻地,可以帮到自己。还有一位网友建议先读作者的《病隙碎笔》,或许更有助于读懂《务虚笔记》。嗯,那就先看《病隙碎笔》——
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突然明白书名的含义,在病着或者治着的间隙里零碎的笔记。继续读下去——
生病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是一种别来生面的游历。这游历当然是有风险,但去大河上漂流就安全吗?不同的是,漂流可以事先做些准备,生病通常猝不及防;漂流是自觉的勇猛,生病是被迫的抵抗;漂流,成败都有一份光荣,生病却始终不便夸耀。不过,但凡游历总有酬报:异地他乡增长见识,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激流险阻锤炼意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你的心不能不随着作者的文字而疼痛,挣扎、猝不及防、被迫的抵抗、天昏地暗、七扭八歪、昏昏然……这不是无病呻吟!不是故作深沉!这是痛,实实在在的一分钟一分钟积年累月的痛!从漫漫长夜到漫漫白昼。你无可抗拒,就像他自己说的,这是上帝的剧本,他只能演下去。他不仅演下去了,而且演得无限专注一丝不苟。这是极难得的。我常常想这磨难如果换做是我,我能做到怎样?是悲观消沉一蹶不振?还是坦然面对笑云淡风轻?我不知道不确定。我想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其实在是很难坦然的吧。
他四十八年的生命大约有一半时间在生病。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此病未去彼病又来,成群结队好像都相中这身体是一处乐园。在一次记者问到他的职业时,他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一点东西。我不知道这样的回答里面包含多少无奈和悲凉。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他的坚强和不屈,是他留给我们的那些无限的精神财富。
生病的体验会使人一步步感到满足。这是他教给我们的人生体会。或许我们不该仅仅限于满足,而是应该更好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健康、工作、家人、阳光、空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