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产品设计一些经典的原则与方法。
在产品设计领域中,有很多被时间和前人验证过的设计法则,这些法则是从用户的行为逻辑中总结出来的,掌握这些法则,在实际产品设计中结合起来,能让我们迅速有效的完成自己的设计。
本文是使用易于理解的语言介绍,不妨了解看看。
1.十大可用性原则
2.黄金八法
3.七大定律
一、尼尔森--十大可用性原则
雅各布.尼尔森(Jakob Nielsen) 是一位人机交互学博士,他在 1995年1月1日发表了「十大可用性原则」。
1.状态可见原则
即反馈到位,如:点击某个按钮,没有反馈的话你会懵逼了。。。
2.环境贴切原则
尽可能贴近用户所在的环境(年龄、学历、文化、时代背景)如:你做一个泛娱乐应用,你喜欢佛家文化,就用佛家语言,佛家文化去做。这就不符合你的用户画像了。
3.撤销重做原则
为了避免误操作,很好理解。如:微信消息发错了,内心OS:我要撤回~
4.一致性原则
相同功能、用语操作保持一致。
结构、色彩、操作、反馈、文案
5.防错原则
防止用户出错的应对机制。
防止误操作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删除一般会在操作后二次确认。
6.易取原则
尽可能减少用户回忆负担,可以把常用用的摆在明显方便快捷的地方,或是使用指引、用好记忆的图形、操作可视化展示需要记忆的内容。
7.灵活高效原则
中级用户的数量远高于初级和高级用户数。为大多数用户设计,不要低估,也不可轻视,保持灵活高效。
8.易扫原则
互联网用户不是读,不是看,而是扫。
突出重点,在信息单元对比下剔除不相关的内容。
9.容错原则
帮助用户从错误中恢复,将损失降到最低。如果无法自动挽回,则提供详尽的说明文字和指导方向,而非代码,比如:404,找不到你要的页面啦。
10.人性化帮助原则
不需要提示就可以使用的系统那是最棒了,但是也有可能有些功能必要提供帮助和文档。那就要让这样的提示信息易于搜索,集中在用户的任务上,并且列出要执行的操作步骤。
二、人机交互--黄金八法
八项黄金法则是1998年由Ben Shneiderman(本.施耐德曼)提出的,他是马里兰大学学院公园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是人机交互实验室的创建者。
教授针对了人机交互的领域提出的有效策略,和尼尔森的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
1.提高一致性
2.频繁访问的用户可使用快捷方式
3.提供有意义的反馈
4.结束信息设计
给用户一个满意,轻松的体验,减少压力,并为下一步操作提供指示。
5.提供简单的出错处理
6.允许撤销操作
7.支持用户控制系统
有经验的用户强烈感到他们在控制系统,系统对他们的操作做出反馈。
8.减少短期记忆负担
合并多页显示,减少窗口切换频率,提供足够的指令和操作的记忆时间。
三、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交互设计之父阿兰·库珀说过这样一句话:“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
1.菲茨定律
保罗·费茨(Paul M. Fitts)博士提出 -美国空军人类工程学部门
讲的是目标与距离,任意一点移动到目标,距离越大时间越长,目标越大时间越短。
实际应用方法:
1、减少相对的距离,就可提升操作体验,如:屏幕边角适合放像菜单栏和按钮的元素,操作时间短。
2、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合理设计按钮的相对和绝对距离。
3、按钮等可点击的对象需要有合理的大小尺寸。
2.席克定律
心理学家 William 提出
面临选择 N 越多,所需要作出的决策时间 T 越长。
实际应用方法:
1、信息太多可进行分类,提高用户选择
2、限制数量,减少用户决策时间
3、分布解决,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4、隐藏/删除很少使用的选项,降低错误点击率
3.奥卡姆剃刀原理
14世纪 逻辑学家 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
也叫“简单有效原理”、“less is more”
实际应用方法:
1、只放必要的东西
2、减少不必要的段落
3、减少多余弹框的设计
4、做小白用户
4.泰恩勒定律
也叫“复杂守恒定律”,需要把握临界点,复杂度放在哪里,(用户侧 or 系统侧)关系到成本的问题,需要衡量清楚。
实际应用方法:
要想提高用户体验让用户操作简单,我们背后的程序复杂程度就要增强。
比如:小米遥控器的演变,非常精简的背后,能看到团队的实力。
5.神奇数字7±2法则
用户的短期记忆,在7±2 的数字范围
实际应用方法:
1、移动应用Tab,不要操过5个。
2、数字较长要使用分段记忆,如:银行卡号的分段设计、身份证的前6位+4+4+4记忆方式。
6.接近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之一。
对象距离太近是,意识会觉得他们是相关联的。
7.防错原则
实际应用方法:
1、通过设计来将过失降低到最小化。
2、产品设计时要时刻考虑在用户操作下的错误容错性,适当增加放错功能提升用户体验,降低用户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