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拾遗》载,直问:“许鲁斋言学者以治生为首务,先生以为误人,何也?岂士之贫,可坐守不经营耶?”先生曰:“但言学者治生上尽有工夫,则可;若以治生为首务,使学者汲汲营利,断不可也。且天下首务,孰有急于讲学耶?虽治生亦是讲学中事,但不可以之为首务,徒启营利之心。果能于此处调停得心体无累,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何妨于学?学何贰于治生?”大意是说,学者在治理生计中有笃实的工夫是可以的,但如果把治理生计当成首要任务,整日忙于追逐实利,万万不可。它只会开启学者们的逐利之心。古来儒者向来是看不起逐利的商人的,到王阳明这儿稍有改观,认为学问与治理生计分不开,只要不是疲于逐利,调整好心体,也是可以成圣成贤的。可见,他也意识到生存是第一要务。只是过了几百年之后,到了现代,追逐金钱倒成了大部分人一生之首要迫切且唯一要务,有些甚至变本加厉,不惜害人,如诈骗、传销等,可恶到另一个极点。如果王阳明在今天看到这样情形,不知会作何感想。
《传习录拾遗》,先生曰:“朋友相处,常见自家不是,方能点化得人之不是。善者固吾师,不善者亦吾师。且如见人多言,吾便自省亦多言否?见人好高,吾自省亦好高否?此便是相观而善,处处得益。”这段话说的是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好的要学,坏的要作为反面教材自我反省。这其实同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一个道理。
(2)
昨晚赴升学宴,朋友邀我登台献歌,吾五音不全,何敢登大雅之堂,坚拒。现场不少亲友登台俱贺,有感,即占,今记之。
王家有男名子扬,十载苦读喜中榜。
亲友齐聚来相庆,潜龙腾渊不可当。
网友评论